秦直道(文:徐君峰5)
(2024-06-12 20:38:2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3)秦直道修筑的时代背景之匈奴发祥地的地理环境(下)
从地理上看,由狼山、阴山、大青山所构成的阴山山脉主脉,长一千余公里,受数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强烈影响,不断崛起而形成,巍然耸立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以及河北省北部的大地上,既是草原与荒漠草原,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自然分界线。从遥感地图上,可以很清晰地观测到整个山脉磅礴大气的勃勃雄姿。阴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属古老断块山,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平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是断层陷落形成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间,就像一道巨大的青铜屏风,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阴山山脉作为气温高低、降水多少、草木盛衰、禽兽众寡、霜期长短的自然分界线,分割出两块气候、植被、地貌具有明显差异的地理单元。
阴山北麓紧紧连接着高海拔的波状高原。广袤大地像一张绿色地毯覆盖近千里,直至蒙古国界戈壁瀚海。由于深居内陆,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时间长,夏季风不易到达,干燥少雨,草原广布,主要植物为羊草、针茅、冰草等,属于农牧交错地带。阴山南麓俯视着山脚下断陷而成的土默川平原,就像一串闪闪发光的珍珠镶嵌在黄河北岸狭长的原野之中。由于地处季风边缘,虽然海洋气流经过长途跋涉已成为强弩之末,但受其影响,还能降下较多的雨水,自古植被生长较好。北齐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敕勒歌》曾描述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作为原始游牧部落,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魏晋南北朝时称作敕勒或铁勒,由于能造出高轮大车,故敕勒也被称为高车。北魏王朝曾把数十万敕勒人迁徙到土默川平原,故出现 “敕勒川”之称。四世纪中叶以后,其大都已鲜卑化。敕勒中的一部叫回纥,即今维吾尔的古译,后取义“回旋轻捷如鹘”而更名为“回鹘”。土默川平原草林茂盛多禽兽的景象,从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市蒙语地名中也可窥出,呼和浩特指的是青色之城,包头则为鹿群之地。
阴山山脉和河套地区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鲜明文化特征,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汇集升华的典型代表。国内学术界主流认为,匈奴起源于漠南的阴山山脉和河套地区。田广金和郭素新在《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匈奴考古》中阐释了鄂尔多斯地区自青铜时代以来独立发展起来的毛庆沟文化和桃红巴拉文化,即所谓白狄,是匈奴文化的前身。匈奴葬仪和殉牲习俗以及各种纹饰的饰牌特征,都可以在鄂尔多斯地区找到源头。这一观点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游牧文明进入蒙古高原初期,应该是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漠南发展起来的,加之接近农耕区域,便于交换生活中的必需品,文化的发达程度也超过漠北。据《汉书》记载:乌桓曾挖掘过已故匈奴单于的坟墓,遭到匈奴二万骑兵的报复性攻打。没有乌桓到过漠北的文献记载,匈奴不可能把住在漠北的已故单于墓置于漠南,故早期的单于廷应该设在漠南。在汉武帝的沉重打击下,单于廷才迁徙到漠北。
匈奴起源于阴山山脉和河套地区的观点,受到了蒙古国和俄罗斯学者的质疑和挑战,道尔吉苏荣和诺芙格罗多娃分别在《北匈奴》和《古代蒙古》中提出,早期匈奴文化的主体,包括陶器、生产工具和日用装饰品等与石板墓文化存在显著的亲缘关系。这一论点逐渐得到了国内学者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石板墓的结构特点是,地面有积石堆,内有竖立的石板,围成长方形的框。蒙古高原东部正是石板墓文化的集中分布区,绝大部分石板墓属于早期铁器时代。一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发现,蒙古东部石板墓文化与匈奴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的相似因素和密切联系。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地域范围相近并有重合,同属于北亚蒙古人种,有着某些一脉相承的文化因素。
有学者考证,匈奴故地不在阴山以南,早期活动地域在阴山以北。马长寿在《北狄与匈奴》中考订出,蒙古草原鄂尔浑河流域是早期匈奴帝国的政治中心。考古发掘似乎也在支持这一观点,资料显示蒙古高原中北部是匈奴规模大等级高的墓地、居址集中分布区域,其考古学文化面貌统一,代表了匈奴统治中心及周围匈奴民族主体的文化面貌。
从地理环境来看,漠北也可能是匈奴人的原始故乡。由外兴安岭、肯特山、杭爱山、唐努乌拉山、东萨彦岭环围的腹地,无疑是整个蒙古高原内部的核心板块。周边山脉上流入腹地的众多河流,首先汇集到色楞格河,然后向北注入了贝加尔湖。这种地势低缓、水源充足的结构,有利于连片草原的形成,这也让色楞格河水系地区,成为了众多游牧民族的驻地,而最初的匈奴部落,也正是活跃于色楞格河上游地区的一支游牧部落,最先与同流域的部落进行竞争,获得统一后,再把扩张的目光,投向蒙古高原的其他地理单元。当气候变冷、环境恶化时,南下是他们寻求生机的最理想选择,进入阴山肥美的草地时,成功地征服周围部落,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的联盟,匈奴人的历史就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乌恩在《论匈奴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和《匈奴文化的内涵、起源、发展及其联系》中提出,毛庆沟和桃红巴拉诸文化以及蒙古高原、外贝加尔地区的石板墓文化,一起形成了匈奴文化。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匈奴文化起源于夏家店文化以及阿尔泰文化。还有国内学者认为南北匈奴文化起源不同,北匈奴起源于蒙古高原石板墓文化,南匈奴的发祥地在河套地区以及阴山一带。正是这种南北起源差异造成的离心力最终导致南、北匈奴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