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的故事(32)
(2023-04-15 22:26:00)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32)枯井秘密
故乡在渭北旱原丘陵沟壑的小山村,村头土崖下曾有一口枯井,它隐藏了我家一个秘密。
土崖有十多米高,周边是弯弯曲曲的山路,远远看去,土崖上的整个村庄,就像一艘停泊在港湾的航空母舰,我的父辈和三百多口众老乡亲,就居住生活在土崖顶的坡原上。那口枯井就在土崖底下东南侧凹部,离路边有三四米。土崖周边树木遮天蔽日,坡坎上杂草茂密,清晨炊烟袅袅,傍晚夕霞满天,给人以世外桃源的幽静之感。
乡亲们下地劳作,外出办事,走亲访友,孩子们上学,都要从枯井旁的路段经过。行经枯井口,大人们总是步履匆匆,而有的小孩子则探头探脑。时隐时现的枯井口早被杂草树枝半遮半掩了,孩子们好奇心强,既想看个究竟,又望而却步。
听爷爷说,枯井是最早到这里居住的祖先们挖的,有三十多米深,水质不是很好,且时有时无,不能满足全村人生活用水,加之有一年秋天,一头犍牛耕完地后脱缰在村头吃草,望见崖坡上构树叶子翠绿,跑到崖坡上够着吃,结果失蹄落入枯井,井深牛大,难以搭救,从此往后,井便先荒废而后干枯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 轰轰烈烈的“破四旧”,可以说影响到家家户户。这期间时不时见到有人在村头、打麦场边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甚是令我迷惑。有天晚饭后我听见母亲跟大哥说,人家都悄悄把东西往枯井里扔,又压低嗓子在商量着什么。
让我吃惊的是,母亲和大哥在说话后的那天晚上,也偷偷往枯井里扔了东西。除了近百本线装书外,还有一把佩剑。我先前曾经看见过佩剑一次,它有一尺多长,剑刃靠把柄的地方刻有一行楷书小字: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班×××留念,落款是蒋中正赠。这是伯父的遗物,伯父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委派到宁夏任职,因战而亡,年仅二十四岁。上辈人留下的这些东西如果被人搜到送到工宣队,就会成为我家被划归“上中农”或“富农”的铁证。
如今土崖上的老房旧屋已无踪影,土崖也已被改造为平地,各家各户盖起了两层楼房,用的是甘甜清亮的自来水,而枯井已没了任何痕迹。
今天想想,除了我家扔进枯井的线装书和佩剑外,村子里许多人家还有多少秘密被藏匿在了枯井里,这已是个无法解答的谜底。(文:吕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