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丝绸路新游记(59赵柒斤)

(2022-10-12 20:08:35)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59)海上丝绸之路使古人饮食更精细

唐后期陆上丝绸之路难以通行,海上丝绸之路便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带动了宋代饮食的精细化。

水稻的引进和大面积栽种,不仅使宋朝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也使得宋代人的主食发生了重大变化。史料记载,北宋初期,香巴王国的占城水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高出一倍多,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白花花的米饭迅速成为生活于长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区居民的最爱,与此同时也催生出诸多以米粉为主要原料的副食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宋吴自牧《梦梁录》中介绍的“糖糕、蜜糕、花糕、干糕”等皆是以糯米为原料制成的甜品。

就在中原、华南等地区种上水稻的同时,由于建炎南渡,遍布江、浙、闽、湘、湖、广等地的困难人带动了麦价的上涨。宋庄绰《鸡肋编》卷上谓:“绍兴初(1132年),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麦子多了面就多,面多了,面食的花样自然也就多了。南宋时期,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副食品种类繁多。单单一个胡饼,仅花色上就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髓饼”“白肉”“满麻”“千层”等几十类。据南宋文学家周密史料笔记《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篇记载,馅类有“子母茧”( 茧形的包子)、“荷叶饼”“豆沙馅”“笋肉馅”“枣栗馅”“羊肉馒头”“灌浆馒头”“韭饼”等;“汤饼”(水煮的面条)有插肉面、桐皮面、软羊面、三鲜面、桐皮熟烩面、猪羊庵生面等,品目纷繁绝不亚于现代。


在菜肴烹饪上,宋人比以前各个朝代都精益求精。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四中记载了北宋末开封酒楼、饭店及夜市出售的各种荤素菜肴,其“煎、炒、焖、炸、炖”功夫丝毫不亚于现代人。当然,最能展示宋人饮食精细化的还有“饭后水果”。孟元老说:“虽一人独饮,其果子菜蔬,无非精洁。”他还用千字篇幅详细介绍了当时流行的数十种水果,由于运输障碍和局限,当时的“水果拼盘”中也包括了晒制的干果片、香药果子等,种类繁多。而卖水果的小商小贩也特别多,“子夜时分的东京街头常见他们叫卖的身影”,而支撑卖水果商贩的是“果子行”。由于城市水果市场的繁华,宋朝的大都市出现了专门的“果子行”(相当于水果商协会),换言之,贩卖水果已发展成一个大行业。这一点,创造“目录学”的宋人苏象先的文字记载足以证明,在其记述祖父——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和药物学家苏颂行状的文字中有这么一段话:“苏颂曾雇一婢女,此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门外,无其他职业,专为果子行锤取石莲肉度日,她说像她家这样专供果子行的就有数十家之多,夏天要锤莲百十车……

宋人饮食的精细化及流行“水果拼盘”和“饭后水果”,与现代饮食风尚的形成及流行方式是一致的。虽然他们引领饮食风潮肩负的“使命”各不相同,但其寄托于舌尖、味觉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即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