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18)

(2022-08-30 14:15:44)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18)“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原”

车过石河子,一直沿着天山北麓飞驰。天山白色的冰川雪帽,戴在钢铁般的骨架上一动不动,像哲人俯瞰着西部大地,沉着而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这个车队,注视着这些重闯西部的张骞后裔,怪不得山名称“天山”了。其实祁连山的“祁连”二字,蒙古语的意思也是“上天”。山岳给予我们心灵的,永远是天空般的崇高和宏阔。夕阳之下,沙砾覆盖着的大地,在车窗外旋转成一个扇面。沙柳和沙棘,在不能直立的飓风中立住了脚,在无法生根的坚硬中生了根。

30多年来,我几次穿过河西走廊,沿天山西进,还有两次是从青海海北自治州的大草原,翻过祁连山去张掖、敦煌。

几十年过去了,在驰骋中跳出的这彩色回忆,让我想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原!”这话是美国一位林务官利奥彼特说的。他毕生与大自然打交道,悟出了这个道理。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原”?因为发达地区是已开发地区,资源已利用地区,发展机遇正在过去或已经过去的地区,大都成了现在时和过去时。未开发的荒原,才是潜力和机遇最富集的地方,资源保存最佳的地方。荒原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是真正的未来时,真正的希望所在。

荒原的启示还因为它在文化上有一种“隔离机制”。交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隔离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促进社会发展,却不是人人都能想到的。隔离可以保存文化特色,隔离是地域文化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文化个性的丧失,常常和过度交流有关。交流只能促进同质文化的批量生产。这也许是有些国家为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安全,对现代化保持警惕的原因吧!

荒原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还有一种价值平衡、文化扣问的象征作用。对于此岸喧闹繁华的社会生活,荒原像彼岸宁静淡定的精神世界,像灵魂的清洁剂和平衡仪。雪山大漠让被异化深深伤害的人类回到大自然朴素的原点。人类世世代代都在读着高峰与雪山的对话,温习其中史诗般的句子。荒原无语,却何等让人敬畏!

从地形上看,欧亚大陆像一片葡萄叶。四个叶端,分别是地中海、波斯、印度和中国东亚,由于靠近海洋,经济文化发展较早,形成了四大古文化区。葡萄叶的叶掌,则是以帕米尔山结为核心的大高原、大雪山、大戈壁。这里生存条件不佳,文化经济因隔离而滞后,四大古文化开始只能在隔离中独自发展,反而形成了各自的个性,最后又必然向叶掌的文化低谷汇流。我称之为多维文化的向心交汇。

这种向心交汇,使中国西部形成四圈四线的文化交汇地图。四圈,即新疆文化圈、青藏文化圈(即大昆仑文化圈)、蒙宁文化圈、陕甘文化圈。这四圈鲜明地反映着地中海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蒙古文化和中国中原文化在西部不同程度的交融。四线,即将这四圈文化和世界四大文化联成网络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草原之路(秦直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盐古道)。

新开发的大陆美、澳地区,已经发挥了多维文化交汇的优势,先后发达起来。西部和中亚如何发挥多维交汇的文化优势,使内在结构和现代文明感应,成果上和现代文明相映生辉,这个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心里有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在我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