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寺(下)
(2022-07-15 16:33:48)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此塔高2.33米,共8面,12层,以大理石所雕。大理石之色呈青,呈白,呈黄,有镶之为美的意思。其塔之下,是基座和云台,饰以花草。龛之上有盖,若屋脊,为珠顶。其盖之下是阴刻佛像,工艺甚精。仔细读之,所题字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之舍利塔。
鸠摩炎是一个印度人,颇具慧根。有一天顿悟,便弃相位,毅然出家,翻越葱岭,往龟兹国去,今之新疆库车一带传播佛教,并升为国师,娶了龟兹国公主为妻。他们所生的一个儿子就是鸠摩罗什。其7岁随母亲出家,学习佛教小乘,领会超群。12岁转而学习佛教大乘,入庙求师,遂知识奥博,腾声西域,驰名长安。大约20岁受戒,发愿向东方布法,以普度众生。
前秦王苻坚,氐人,在长安获悉鸠摩罗什之法大,推崇之至,派大将吕光破龟兹国,得到了法师。可惜公元385年苻坚被杀,吕光无所归附,便经营凉州,立后凉国,享皇帝之尊凡17年。吕光粗卑,不知道鸠摩罗什的价值,任其自流。法师并未蹉跎,不定之间掌握了汉语。
后秦王姚兴,羌人,在晋安帝隆安5年,后秦姚兴弘始3年,公元401年,遣兵消灭后凉国。十分惊喜的是,在姑臧,今之甘肃武威,发现了鸠摩罗什,姚兴便迎之到长安来。姚兴信仰佛教,遂以国师之礼相待。得到姚兴的支持,鸠摩罗什便按计划工作。大约公元401年到公元405年,鸠摩罗什多在逍遥园进行佛经汉译,大约公元406年至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多在长安大寺进行佛经汉译。法师共译佛经74部,384卷。
姚兴似乎是一个狂热的佛教徒,其组织了3000余人的团队以辅佐鸠摩罗什,这些人当然也是法师的弟子。姚兴还收集了过去的佛经版本,让法师参考。尤其奇怪的是,根据美国作家比尔·波特提供的考证,姚兴认为鸠摩罗什智慧甚高,要保护此智慧,便选了10个宫女,送其入室,要她们与法师生儿育女。比尔·波特分析,鸠摩罗什默受了。大约70岁,法师逝世,其火化而舌不坏。
我曾经认为草堂寺出于逍遥园。实际上草堂寺是出于长安大寺的。长安大寺似乎在公元4世纪中叶就有了,鸠摩罗什迁于斯,以蒿苫顶作棚,谓之草堂。在此,他佛经汉译,并授其弟子,之后发展为草堂寺。大约北周明帝时,公元557年至公元560年,草堂寺便出现在笔记之中。当此之际,印度高僧阇那崛多在长安,便居草堂寺。
草堂寺在历史上屡有演变。唐改为栖禅寺,五代改为逍遥寺,宋改为清凉建福禅院,清改为圣恩寺。它们皆为别名,此庙之大名永为草堂寺。
所谓三论宗,指以印度佛教大乘学者龙树和提婆的三部经论为立宗根据的佛教流派。三论宗认为,思维和语言具分别有无及是非的特点,但它却并不能反映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本体。它有三种法义:其一,破邪显正。破邪就是破有所得之念,显正就是显无所得之念。其二,真谛和俗谛。真谛和俗谛皆是假名,是一种教化上的方便,并不能达到对绝对真理的认识,从而不必执著,不必过分在乎得失。不过佛之言教,圣贤之高论,众生之见解,也都有一定的真理的元素。其三,八不即是中道。一切事物皆因缘聚散,遂不生也不灭,不常也不断,不一也不异,不来也不去,总之,本体不可知也。如是追究,让人纯粹而高尚,脱离低级趣味。
三论宗的发端在鸠摩罗什。龙树和提婆的著作都是梵文,是鸠摩罗什作了汉译,并向弟子孜孜授业,点铁成金。其弟子甚众,对三论宗弘扬有功的弟子是僧肇,僧睿,昙影,僧导,尤以僧肇为杰出。还有一个僧朗,先在关中学习三论宗,后往江南去推广,尝受南朝梁武帝赏识。僧朗有弟子僧诠,僧诠有弟子法朗,都是三论宗的专家。他们誉满江南,并使三论宗成为南朝陈的官方哲学。法朗有弟子25哲,尤以吉藏为峰。吉藏,安息人,尝在会稽嘉祥寺研究法义10年,深受隋炀帝器重,遂在大兴城为吉藏建日严寺让其居,并组织论坛,使其宣法。吉藏也是唐的大德,尝住实际寺,定水寺,延兴寺,公元623年逝世。吉藏集三论宗法义之大成,卒在长安创立了三论宗。若要指出三论宗在中国的传承,那么它当是:鸠摩罗什-僧肇-僧朗-僧诠-法朗-吉藏。
草堂寺之所以是三论宗的祖庭,是因为鸠摩罗什及其弟子汉译龙树及提婆之三论,始于斯,终于斯,他也圆寂于斯。鸠摩罗什及其弟子的努力,显然为三论立宗奠定了基础。吉藏对三论宗法义之大成,就是以鸠摩罗什及其弟子之观点为发轫的,继之并升之,终于完成了对三论宗的创立。
唐之诗人,其多好佛,遂有体验草堂寺之作。白居易,贾岛,温庭筠,都曾经赴此庙拜佛。我喜欢温庭筠的诗,其曰:“山近觉寒早,草堂雾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全清。”难得这样一种生态啊!
一千余年,在草堂寺归西之僧究竟有多少?不可知。资料显示,圆寂以后,他们一般都会葬兴福塔院。其广40亩,在草堂寺以南。这里尝有茔塔近50座,圭峰禅师的茔塔也在此。遗憾20世纪有一度农业向大寨学习,整田种粮,便毁其茔塔,夷平了兴福塔院。
离开草堂寺,雨随我行,越下越大了。(文:朱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