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传统文化的美

(2022-06-22 15:27:37)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园地


近来,一档名为《中国成语大会》的节目在央视大放异彩,好评如潮。伴随着这种久违了的热情,我们再次领略了汉语言中的成语之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成语的由来

小时候,手头有几本《成语故事》小人书,当时虽然看不大懂,但许多成语至今记忆犹新,像自相矛盾、罄竹难书、病入膏肓等等。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素有“汉语言活化石”之称,精炼的文字里蕴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精神,短短几个字,就隐含着一段历史,一个寓言,或是哲学思索。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今天常用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我们熟悉的有负荆请罪、老马识途、三顾茅庐、四面楚歌、望梅止渴、一鸣惊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

故事、寓言和传说。有些成语是由前人故事和寓言演化而来的,这类成语或幽默风趣,或内涵深刻,或隐喻象征,有良好的修饰效果,被人们广泛应用。像塞翁失马、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黔驴技穷等。

古人文章或者说过的话。成语里面有很多是古人文章中的原话,比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也有一些是根据文章改编而成的。《南史·谢灵运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诗人谢灵运非常自负,但很崇拜三国诗人曹植,他曾说:“天下才共一石(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谢灵运这话说得非常狂妄,但后人却用“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来称赞才学出众者。从另一个方面可见,成语的含义也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民间俗语俚语。老百姓的语言最为生动、鲜活,一些现在已经找不到原始出处的成语,绝大部分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常见的有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亡羊补牢等。“亡羊补牢”用的是文言,看起来很典雅,不像老百姓口头使用的俗语,但古人在书中写得清清楚楚——《战国策·楚策》说:“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文中的“鄙语”就是乡间俗语之意。

外来语和新生语。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回头是岸、昙花一现等出自佛教经典;“杀鸡取卵”来自希腊的《伊索寓言》、“天方夜谭”来自阿拉伯民间故事、“象牙之塔”则来自西方典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地产生了许多新成语,如多快好省、力争上游、百花齐放、只争朝夕等,这些成语均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成语的幽默和情趣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含义丰富,既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也暗藏着许多情趣和幽默。

有成语爱好者整理了一组别具风味的成语释义: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厉害的贼——偷梁换柱;最大的家——四海为家;最大的嘴——口若悬河;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也有一些成语是两两相对、浑然天成的,它们犹如莲开并蒂、枝结连理,又如中国传统的对联: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精雕细刻——粗制滥造;粗茶淡饭——山珍海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还有一些成语与歇后语相结合,更是饶有情趣: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赵括打仗——纸上谈兵,哑巴观灯——妙不可言等等,不一而足。

被误读的成语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正确使用成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还能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贻笑大方,传为笑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一些商家和媒体擅自篡改成语的乱象时有发生,甚至还被误认为是一种文化和创意,譬如“钱”(前)程万里、“食”(十)全“食”(十)美、高枕无“油”(忧)、“衣衣”(依依)不舍等等。这种音同字异的套用,不仅使成语的原意荡然无存,也违背了民族语言的审美习惯,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注意。

梳理回顾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的成语文化,感慨良多,当我们对外来文明趋之若鹜的时候,能否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品味成语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呢?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文:谭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兴善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