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
(2022-06-23 14:18:51)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隋的将作大匠宇文恺设计大兴城,其所选地址恰有土冈六条,横贯东西。以易理,此六条土冈自北向南依次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象乾卦六爻。处九二的土冈宜置宫室,帝王居之,处九三的土冈,宜置百司衙署,以应君子之数,处九五的土冈,属于飞龙,是贵位,遂以朱雀大街为轴线,东筑大兴善寺,面积占满靖善坊,西筑玄都观,面积占满崇业坊,以镇帝王之都。
大兴善寺为隋文帝所支持才得以作,显然它属于国有。在唐,也是皇家之庙。唐长安当时是佛教的圣地,有三大佛经汉译场,大兴善寺是最早的,别的译场在大慈恩寺和大荐福寺。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印度高僧波颇到长安来,便循令住大兴善寺。到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波颇发轫进行佛经汉译。波颇任主译,有19位学问僧为其助手。唐政府大臣房玄龄、杜正伦和李孝恭负责定稿,太府卿萧璟担纲总监护,足见此乃盛事。
公元713年至公元741年,是唐玄宗开元时期,此间有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长安弘扬密宗。
善无畏是东印度人,深谙密宗法理。他至长安,在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已经79岁。兴福寺,西明寺,大兴善寺,他都住过,并孜孜于佛经汉译,遂享国师之礼。
金刚智是南印度人,至长安是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其大有功夫,佛经汉译10部余,23卷,尽含密宗之精髓。
不空是北印度人或狮子国人,金刚智弟子,陪师至长安,对密宗思想多有研究和体验。其为僧之高者和通者,是非常特殊的人。遵唐玄宗之示,他居大兴善寺,汉译密宗的经典。安史之乱爆发,不空心系唐皇帝,遣使者向唐玄宗通报情况,提出建议。唐肃宗即皇帝位,也继续递讯。唐政府收复长安以后,不空深受唐肃宗敬重,召他进皇宫,行灌顶之法。当是时也,大兴善寺佛经荟萃,皆由不空主译。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不空上表请求以大兴善寺作国修灌顶道场,获唐代宗批准。此庙遂大德云集,香火天腾。若逢吉日,不空便作灌顶。唐代宗十分景仰不空,授他特进鸿胪卿,号曰大广智三藏。再封不空为肃国公,食邑3000户。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不空在大兴善寺圆寂,唐代宗伤感,竟辍朝三日。大师的火葬仪式在少陵原举行,旋即在大兴善寺起不空舍利塔,谥曰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
除此三大士之外,一行对密宗著作的汉译也大有贡献。他或是昌乐人,今之河南南乐人,或是巨鹿人,今之河北巨鹿人,待考。一行为天文学家,才茂识博,唐玄宗遂强征至长安,安排其住光天殿,以询治国安民之道。一行尝随善无畏和金刚智学习密宗,协助其汉译,传播密宗甚为给力,作用也非凡。
密宗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师徒相传,并具谨严的修行步骤,颇为神秘。即身成佛,是密宗修行的目的。密宗认为,不一定要经过累世修行,今生便能成佛。这真是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让人看到了希望。
唐玄宗开元时期三大士所创立的密宗,尤其是不空在大兴善寺的汉译工作,不惟把密宗经典的汉译推向最后一个高潮,也使密宗成为当时中国佛教最火的一脉。显然,大兴善寺是密宗的祖庭。
2012年的大兴善寺,霞光徐落,长天澄明。天王殿很是宏伟,也很是辉煌。进其东门,出其西门,接着阅平安地藏殿,览救苦地藏殿,仰望钟楼,高瞻鼓楼,便向大雄宝殿,以观僧之晚课。敲钟振鼓,有僧匆匆,当然也有僧姗姗,来迟的要对佛像补礼,加礼,之后入列。诸僧皆穿紫色袈裟,面佛像而跪,出声诵经。乐器有三,木鱼,铃,磬,分别打击,同音为穆。氛围严正,摒除邪念。曾有一家3口入大雄宝殿,五体投地,叩首作揖,掏钱捐款,以求观音菩萨的保佑,神情颇为虔诚。有一僧领读,其他十八僧跟读,终于乐器剧响,由读而唱,晚课结束。离开大雄宝殿,绕观音大士殿一周,赴大兴善寺的深处诣法堂。法堂坐北朝南,以坡势顿起,有高高在上之感。
大兴善寺历史悠久,遂灵异自显。当年有一个和尚素,所居庭院植四桐,逢夏日便渗汁滴液,沾衣难洗。一个姓郑的官员赴庙,桐竟染其衣,郑不悦,建议素用松取代桐。晚上,素告四桐曰:“我种汝30余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自此四桐遂不渗其汁,不滴其液,足见素的修行之深。当年不空舍利塔前多巨松,一旦天旱,官员就折其枝,做龙骨以祈雨,辄降甘露。
大约在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有僧在汉长安城之南筑遵善寺以修行,也竟躲过了北周武帝对佛教的禁毁。隋文帝执政,推崇佛教,营造了大兴善寺。其所选地址便是遵善寺的旧址,不过由于是国有,它的规模甚大。隋文帝曾经为大兴郡公,从而筑大兴城,作大兴善寺,当是顺理成章了。
唐对隋多有继承,大兴善寺遂能香火绵延。不过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及周武则天,到唐中宗执政,竟一度易之为鄷国寺。至唐睿宗,又恢复其为大兴善寺,终于至唐玄宗,得三大士的琢磨提炼,密宗而兴。经唐肃宗,到唐代宗,其璨然为盛。唐灭,长安不为国都,大兴善寺香火渐衰,不过其庙久存。
五代十国,宋,元,大兴善寺罕见高僧。至明,有云峰禅师居之,德满禅师居之,至清,有云峨禅师居之,不过他们皆持禅宗。到了中华民国,大兴善寺遂处抱残守缺状。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康有为到西安来,视其破损,唏嘘不已。然而佛教毕竟是中国文化的一流,遂有朱子桥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奔走筹资,以期修缮。太虚大师也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在此建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一瞬引万目关注,遗憾到1949年便停办了。
这里所藏一部巴利文佛教著作,十分珍贵,可惜其在1966年不得不送造纸厂火化。时极而转,10年以后,乾坤有旋,大兴善寺便又传诵经之声。1984年,慧雨法师住大兴善寺,至1996年,再兴密宗之灌顶。
附记:青龙寺
乐游原上的青龙寺,以惠果大师精求密宗,也属于密宗的祖庭。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日本学问僧空海景仰惠果,至此随之修行,学成以后,返岛上推广密宗,为弘法大师。由于青龙寺完全毁弃,没有任何标志,于是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日本之僧和田辨瑞及加地哲定,还有20世纪30年代在陕西赈灾的朱子桥,就以诡传诡,误以为祭台村的石佛寺为青龙寺,并有纪念活动。非也!1973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勘查,确立了青龙寺在乐游原上的地址,谬惑遂解。1984年青龙寺得以恢复。(文:朱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