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文炜日本印象日本文化佛学东洋白话 |
日本的寺庙大门外,大都立着有玻璃橱窗或者是木板的告示板,上面贴着寺庙的活动通知之类,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字书写的箴言警句也贴在那儿,可说是寺庙给予人世间的正能量。尤其对于生与死的大问题,寺庙的高僧的一句箴言就能让人茅塞顿开、心服口服。
今年,寺庙标语评选大赛正在网络上如火如荼地进行,评选方式就是大家把自己看到觉得入耳入心的寺庙标语拍照然后发到社交网站上,主办方评选委员会充分考虑每条标语得到“赞”和转发、评论的数量来评奖。评选期间是今年7月1日至10月31日,参与者发图片时,必须写上寺庙的名字、地域名、摄影日以及写一句点评。得奖通知也是通过社交网站发给推荐者。
这项评选比赛不需要花多少经费,但是在社交网站上影响力较大,只要检索“寺庙标语大赛”,就能读到很多寺庙警句。
策划这一大奖的是公益财团法人佛教传道协会,该协会之所以推出这一活动,是为了让标语大赛成为一般民众对佛教的经典产生兴趣的契机,佛教传道协会每月开办佛教入门讲座,面向对佛教比较生疏的人,所幸通过讲座,对佛教感兴趣的年轻人在增加。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走进寺庙的人近年有减少趋势,因此佛教传道协会和寺庙都想方设法出点子,让人走进寺庙。主办方还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读书的人逐渐减少,因此用简短的话语把佛教的经典话语告诉民众,对于佛家也是一种责任,写标语能够得到锻炼。他们希望这项“寺庙标语大赛”能够成为夏季的传统节目。最近,最受欢迎的标语事关生死问题。“你也会死的。”歧阜县郡上市的愿莲寺的这一标语让很多人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已经有4万多人转发,10多万人点赞,网民在评论中说:“非常容易理解。”“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事了!”“这句话教给我们的是:生和死都是平等存在的,没有任何人可以特别。”
80岁的寺庙住持石神明说:“佛教告诉人,人生的真实模样。死只不过是一个字,在死面前人人平等,在死这件事上觉醒,人们可以重新审视生命和活法。人,总是永远考虑‘生’的问题,对于‘死’很避讳”,不触及,正像‘生死无常’这话所寓意的,不仅‘生’,‘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珍惜现在,不是等到明天,而是活在当下。”
愿莲寺诞生于1494年,历史悠久。从1959年起每月更新一次标语,有时候根据季节的变化写标语提醒人们注意冷暖,但更多的是人生箴言。
寺庙的标语透视了寺庙高僧们的素养,就算是普通的一句话,写在寺庙的告示板上,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些受欢迎的人气警句是:“你无法改变他人和过去,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和未来。”这个来自东京筑地本愿寺。爱知县西岸寺的标语“我的任性是理所当然的,别人的任性是不允许的”,也被网民感叹“说到心里去了”。近日广岛县广岛市中区的超觉寺的标语在社交网站上受到称赞:“不一样,不等于错误。”拍摄者的评语是: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少数派不一定是错的。
寺庙的标语不一定都是原创,有时写一些名人名言,比如企业家的语录,软银总裁孙正义的一句话也成了寺庙语录:“不是我的发际后退了,而是我在前进。”
京都市下京区的佛光寺,从半个世纪前开始推出“每月标语”,主要写“活着的感悟”,一次八行字,形成诗歌形式的“八行标语”,在网上广为流传,受到媒体关注,在人们的印象中佛光寺成了“标语的寺庙”。2015年66篇标语编成书籍出版。精美的京都人文风景图片印上标语,成为畅销书。其中有这样的标语,“所谓余生,不是剩余的人生,是一点不剩可以享受的人生”。“真正的幸福,在意外的地方出现,你看,这里有,那里有,那边也有。”在佛光寺的网站上,可以读到所有的“八行标语”。
寺庙的高僧们为了用言简意赅的话语打动人心,费尽了心思。这家寺庙的宗务部长吉田让说:“标语能否让人驻足观看是关键,还要考虑到用流行语言带来时代性和新鲜性,希望标语能够对烦恼中的人有所帮助。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希望人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立场和世界,迈出新的一步。”(黄文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