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日国际舆论战走向何方

(2014-03-02 21:06:33)
标签:

杂谈

    去年末开始,中日之间的舆论战在世界范围里展开,据日本外务省截至1月底的统计,中国外交官已经在59个国际和地区,通过当地媒体对日本进行批判,而日本已经在其中的4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反击,紧接着还要继续给予反击。

中日国际舆论战走向何方

    继中日驻英大使互称对方国家是“伏地魔”,并在英国BBC《新闻之夜》展开激烈的辩论之后;紧接着,116日中日驻美大使也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展开交锋;17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中日外交官就日本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进行舌战;中国驻法国大使在法国报纸上刊文批判靖国社神是军国主义的象征,日本驻法大使马上向这家报社提出刊登自己的反驳文章的要求……

    中日国际舆论战已经到了针尖对麦芒的程度,很有可能要陷入持久战。中国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社神,是日本社会右倾化的表现,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前兆。而日本辩解说,参拜的目的是为了宣誓永久的和平,二战后日本一直在贯彻和平主义。

    从论战的结果上,基本上是中国占了上风,总是中方先发出自己的声音,日方匆忙迎战。在国际媒体上用英文辩论,日本外交官似乎也不是中国外交官的对手。

    但是,中日国际舆论战给中日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中日双方都急于诉诸国际舆论。但是光有论战没有沟通和对话,双方是无法达到谅解的。中日驻英大使虽然同在BBC论战,但是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不照面的,让人觉得隔阂还太深。

    诉诸国际舆论,是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但是国际宣传自然不同于国内宣传,它自然更有难度。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世人又是怎样看待中日国际舆论战的?可能他们作为第三者只是觉得中日在争吵,有点百无聊赖,广大世界人民可能也察觉到中日关系已经走到了死角。

    国际舆论战的注意点是:首先要明白论战的对象虽然是特定的,但是读者和观众却是世界范围的,怎样把自身的世界观向世人传递,这是必须把握好分寸的。二是要传递什么样的形象,愤怒、慷慨激昂,还是理性、不卑不亢。同时论战的方式要多样,与其一味批评,不如多传播自己的形象。论战中软实力的显示也不可忽视。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排除历史认识,国际舆论对日本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负担了高额的联合国经费,二战之后近70年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政府开援助ODA向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提供援助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日本的正面形象。近年来,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加拿大著名的民调公司的民调结果,日本国家形象排名不是世界第一就是第二。

    日本驻美国大使佐佐江贤一郎曾就中日驻美大使在美国媒体上论战对媒体发表大实话:“其实我和崔天凯是朋友。但是我们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得不这样做。”论战的同时,还能做朋友,让人有些感慨。在中日关系陷入深渊之即,还有成为朋友的中日外交官,平心而论,这种“友情”值得保护。只是不知道崔大使是怎么考虑的。

    长期以来,日本还在世界上推广“价值观外交”,像自由、民主主义、法治、平等等概念是很容易深入人心的。认为日本将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世人应该不多。在世界上孤立日本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倒不如把力气多放在如何让世界了解自身方面,放在找更多的利益相通的朋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