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样培训志愿者
(2013-05-12 21:06:15)
标签:
日本志愿者国际协力机构宫城县石卷市杂谈 |
在日本,志愿者活动是比较普遍的,人们投入志愿者活动的意识也是比较强的。从2007年开始,东京都在都立高中课程中设置“奉仕的时间”,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志愿者活动。中学里,每个学期组织数次志愿者活动,比如让学生打扫学校周围的马路。许多企业把志愿者活动当作社会责任(CSR)的一环,设立了社员志愿者休假制度,也就是说,参加志愿者活动后,可取得休假。文部科学省规定,大学生到灾区开展救援活动,可以适当算学分。在3•11大地震后,日本的志愿者文化更加根深蒂固和丰富了,一些企业把参加灾区志愿者活动作为新人社员研修的一项内容。
据5月6日的《每日新闻》报道,日本福井县美浜町向从事清扫等工作的志愿者发放积分卡,得到积分到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活时可以享受优惠待遇。比如清扫厕所、除草、撒除草剂都可以得到8个积分,整理花坛可以得到4个积分。得到8个积分,到利用公共设施健身等就可以享受优惠200日元的待遇。美浜町的工作人员强调,这是为了让大家增强志愿者意识。
“灾害志愿者”是多灾的日本特有的产物,由来已久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发生,日本全国137万志愿者赶到灾区,当年被称为“志愿者元年”。同年7月政府修订了《防灾基本计划》,补充了“防灾志愿者活动的环境整备”、“接受志愿者”等条目。同年12月,阁僚会议决定,每年1月17日为“防灾和志愿者之日”,1月15日到21日为“防灾和志愿者周”。1995年12月,“志愿者”这一词汇,正式写入修正后的《灾害对策基本法》。
2011年,“灾害志愿者”在日本成为流行词。因为发生了大地震,志愿者活动空前活跃,2011年被称为“灾害志愿者元年”。但是当时一度出现了志愿者涌向灾区,给灾区添乱的现象。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志愿者活动以及培训志愿者成为重要的课题。
重灾区宫城县石卷市成为成功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的典型地区。志愿者出发到灾区之前,组织者召开说明会,向志愿者介绍灾区情况,让他们自备食物、防寒衣服、帐篷等物资,如果空手而去将给物资已经十分缺乏的灾区增加负担。到了灾区之后,志愿者组织每天开准备会,公布当地受灾情况、避难状况、废墟清理进度等。自卫队、志愿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每周开一次协调会议。灾区的信息流通十分重要,志愿者们还发行灾区小报纸、绘制受灾地图,让灾情一目了然。在大地震后的两三个月里,在石卷市出现了千人共同清除废墟和志愿者为两万人开饭的壮观场面。
去年笔者曾经参加东京都水道局组织的活动,到东京的西部水源林参观。维护两万多公顷的水源林,是一件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东京都水道局除了让专业人员护林外,还动员志愿者组成了多摩川水源林森林队参加护林,现在已经有约一千名志愿者登录参加,一年组织护林活动约150次,参加者最高年龄超过70岁,志愿者中也有不少女性。森林队的活动主要有修整树木、砍伐、造路等等。森林队每年举办五次体验培训活动,让初学者了解保护森林工作的主要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对于志愿者的服装和携带物品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一定要戴安全帽、戴手套、穿工作服、带毛巾、雨具、常备药等。
日本还有一个著名的志愿者团体叫做JICA独立行政法人国际协力机构,这个机构主要募集面向海外的志愿者。既有青年海外协力队,也有年长者志愿队。但是这个志愿者组织不是谁都有资格参加的,需要经过数次选拔进行的。比如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到海外从事农林水产工作,要有一定的栽培农作物的技能,从事保健医疗的,要有医生、护士的资质。选拔合格之后,根据所去国家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其中还包括当地语言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