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许多国家青年人流行间隔年(Gap
year)”通常意义上的间隔年是指,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入大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既可以有目的旅行,也可以选择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目前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流行。
对日本的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不久就要考虑就职的事了,到了三年级,学生几乎都忙于到处投简历和面试,找到一个好工作是他们的最大梦想,求职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激烈。但是近年从不少企业传出这样一种声音:大学生刚进入会社工作,往往显得比较幼稚,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低下。他们走进社会之前缺乏锻炼。
2011年2月一般社团法人日本GAP推进机构协会在东京成立(简称JGAP),这一社团的宗旨是为了推进日本版GAP制度,培养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人才。具体的提案有:缩短大学生的就职活动期,从大学四年级的7月开始,而不是从三年级甚至入学就开始,研究生从二年级的10月开始,在大学的四年里,提倡让大学生在一定期间参加实习、志愿者活动、国内外留学这三个项目,让GAP制度成为日本的大学的“标准装备”。
日本GAP推进机构协会的有识之志认为,日本经历了“失去了的二十年”后,国际竞争力日渐低下,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薄弱,人才培养的体制很脆弱,所以要赶紧找对策。他们认为要借鉴英国的经验,在大学入学一年前,学生就开始了志愿者、海外留学等活动,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再入学,大学生退学和走上社会后不适应的情况就会显著减少。四年前,日本政府的教育再生会议提议倒入GAP制度,但是大学方面的响应不是很积极,到目前不到十所大学认可GAP制度。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培养多样性,民间团体日本GAP推进机构协会宣告成立,力图为GAP制度呐喊,助大学生一臂之力。
但是日本人有传统的归属意识,在人生中如果有没有着落的空白期,会遭到人的白眼。人们会觉得没有“所属”的人是没出息的,无法信赖的。所以日本的年轻人还是难以接受“间隔年”。GAP推进机构协会就是要扭转人们的思维定势,提倡多样的价值观,让年轻人有多样的人生选择。有识之士认为,在日本推广Gap
year,可以让日本这一国家变得更有生气,变得有趣。
在上个世纪日本高度经济成长年代,那时日本的年轻人倒是勇于闯世界的。1961年,东京大学的学生小田实写了一本游记,书名叫做《什么都看一看》,小田实用一年多的时间周游了美国、欧洲、中东、香港等地。他每天消费1美元,兜里揣着200美元就横贯欧亚大陆。小田实的行动感染了日本年轻人,他们纷纷背起行囊周游世界。
Gap
year虽然在日本并不是很普遍,但是日本人从事志愿者活动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短期海外体验生活还是受到欢迎的。从本世纪初开始,日本的年轻人发现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志愿者之旅,以旅行者的身份开展国际志愿者活动,比如访问柬埔寨和印度等地的福利设施等,打扫房子,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这种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很有人气,通常还不易预约。
东京大学是日本实力最强的大学,这所大学近年来逐渐向国际化迈进。东大曾与有的世界慈善组织协作,让东大学生暑假到非洲地区当一段时间志愿者,
也曾有东大的中国留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到了肯尼亚的一个没有水、没有电,村民数十人的小山村当了一个多月的小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