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80后华人研究者问鼎日本尖端技术
——记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员魏大比
1981年出生的魏大比是1998年7月和栾生弟弟魏小比一起来日本留学的,他的老家是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从小学起他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过全国数学竞赛还得了名次。来日本后,他和弟弟到王立学院经过5个月的强化学习,双双考上了名牌大学,一时在华人社会中传为美谈。魏大比2003年从东京工业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物理学科唯一的最优秀奖。2003年他入学东京大学大学院数理科学研究科应用数理专业,2005年4月开始了在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博士课程的学习。2008年3月,26岁的魏大比获得博士学位,至今他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30多篇。
从以上简历可以看出,在魏大比的学士、硕士以及博士阶段学习不同的专业,他是物理学学士、数理学硕士和情报理工学博士,为此,他能够在深奥的理工学科的世界里自由驰骋。这位80后留学生毕业后又回到了东京工业大学,他现在的身份是东工大理工学研究科奥富研究室的研究员。他认为,以往学到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对现在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魏大比的数学造诣很高,他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通过了日本数学一级检定考试。他的一篇数学论文涉及爱因斯坦和波尔曾经有过激烈争论的相对论和量子论问题,他用谱理论证明了在量子论的思考模式上,相对论实际上也是成立的。有专家认为,这些研究成果足以让魏大比再一次拿到数学博士学位。现在研究室里,大家在数学方面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去问魏大比。
魏大比从2005年4月就开始从事图像处理研究,2008年4月他开始了超解像研究。为什么要转向情报学?超解像研究又有哪些实践意义呢?魏大比解释道:“选择情报学,因为我觉得这门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马上运用到生活中,感到很欣慰。具体来说,超解像技术就是提高照片的解像度,使得模糊的照片清晰起来,比如监视摄像机拍下了犯罪嫌疑人的图像,可能比较模糊,看不清人的脸,我就可以通过处理让人像看得清,有利于侦破案件。这项技术也可以用于交通管理上,比如交通警察看不清监视摄像机拍下的车牌号,照片通过处理就会变得清晰。超解像技术将来对医学的发展会有很大贡献,让更多的人受惠,比如让胃镜图像更加清晰。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
魏大比现在从事的研究项目不仅是日本国内的最新技术,也是世界最新的、最高水平的。那么在研究过程中是否遇到哪些困难呢?魏大比的回答充满智慧:“我的研究基本上很顺,从事研究过程中摸索到不少学习方法,比如一个棘手的问题可以拆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或是归纳到以前遇到的问题来解决。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放松条件来解决,可以考虑时间和效果的平衡。这些经验使我在每一次逆境中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其实这些道理运用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在博士课程学习期间,他去了多个欧美国家,参加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宣读自己的论文,与世界各国研究者交流。现在他还应邀担任一些国际学术会议评委,主审别人的论文。魏大比觉得学术之外的有意思收获是了解各国国情,欧洲国家民众的生活节奏是慢悠悠的,一些城市下午天还很亮的时候,街上却看不到什么人了。他说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能体会日本社会运转的“快”和“精确”了。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是赴中国桂林,让他感到很亲切。他说日本是适合做学问的地方,能够让人静下心来考虑问题。在日本生活虽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人际关系上,但并非人际关系不重要,不管在哪儿,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这对事业很有帮助。
从事研究并没有让这位80后的研究者变成“书呆子”,他的视野越来越广,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他说,日中教育有个共同的弊病,数理化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这是不大合理的。教育要重视抓人的特长。这方面日本在不断改进。比如东工大有个AO特别入试,只考数学,只要一门学科拔尖就可以上名牌大学,这样有利于发挥人的特长。从哲学上来说,所有人的能力都是平等的,只是有些能力是被社会认可,而一些能力是不被社会认可的。
来日十年,今日魏大比问鼎日本尖端技术,他一直说自己很幸运,得到家庭、亲友、师长的诸多支持和帮助。对于来日之初,助日语基础为零的自己在短期内实现名牌大学梦的王立学院,他也是充满感激之情。2003年,他和弟弟一起为王立学院编写了数学教材,至今仍担任该校的老师。为了让自己经历过的“5个月考上名牌大学”的奇迹能够在更多的留学生身上实现,2003年魏大比创立了“名校志向塾”,他说希望为来日同胞省时间省学费,尽快考上大学,在“名校志向塾”学习过的留学生们大都考上了国立大学。
至于今后的打算,年轻的研究者魏大比说,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上,投身日本最尖端科研事业,是难得的机会,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