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医学手札
医学手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42
  • 关注人气:9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1933年的疫苗安全事件

(2018-07-24 00:24:10)
标签:

杂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男科-主治医师 方祺

出现第一次疫苗事件是厂商的问题,第二次再出问题就不全是厂商的问题了。

 疫苗安全事件并非近几年的新鲜事物,我们不妨回顾下历史上有记载的案例。
———
     19世纪60年代,广州地区最先被爆出有庸医用人痘代替牛痘给市民接种。

      其实最早采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还是曾经雄踞世界科学前沿的古代中国。我国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接种人痘,即从轻微天花病人身上人工接染此病,从而达到预防目的。但是,人痘接种风险极高,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被接种者只患可自愈的轻微的天花。此后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安全有效的牛痘接种法,才让天花逐渐销声匿迹。

处罚措施:无!
     那个年代疫苗还是舶来品,监管体系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丑闻顶多就是市井阿姨茶余饭后的谈资。

———
       转眼我们把视线投向1933年。那一年,一本正义的学术期刊《中华医学杂志》愤然揭露了一起疫苗伪造事件。

      1933年7月,据群众举报汉口市有人伪造中央防疫处的霍乱疫苗。当时的汉口市公安局破获了此案。始作俑者是一个叫“徐廷辉”的人,原被汉口市雇为“注射防疫针助手”,负责管理中央防疫处生产的霍乱疫苗。结果,干了没两天,他利欲熏心动起了歪脑筋。1933年6月,他伪造了中央防疫处霍乱疫苗标签,用盐水冒充霍乱疫苗。一共伪造了68瓶,卖给了汉口当地药房。所幸,案发之后,伪造疫苗被全部追回。

处罚措施:
      七月案发,九月宣判。1933年9月23日,汉口地方法院刑庭,以“侵占欺诈、伪造文书、公共危险”等罪,判决徐廷辉有期徒刑5年,剥夺公权5年。(伪造68支疫苗,且尚未使用,被判5年)
https://pic.wenwo.com/fimg/58712288859.jpg———
结语:

      其实早在1930年,《中华医学杂志》就刊登了著名微生物学家陶善敏的文章—《血清及疫苗之检定》。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此等事业,关系人民生命,切望卫生部对于国内制造所,加以考验。使此种之药品,皆有确实效价,以免误医!”

    88年后的今天,这番话依然掷地有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