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的动感之旅 * 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2017-05-26 15:00:00)
标签:

西藏阿里

高原的诱惑

冈仁波齐转山

佛学

情感

分类: 西行漫记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冈底斯,横贯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冈”藏语意为“雪”,“底斯”梵语意为“雪山”,印度人则称其为“凯拉斯”。冈底斯的主峰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藏语意为“雪山之宝”,梵语意为“湿婆的天堂”。

     冈仁波齐并非此地最高的山峰,但其峰形似巨大的水晶钻石,周围由像八瓣莲花状的山峰环绕,峰顶终年积雪,洁白晶莹,凸显其众山之王的本色。在视觉效应上,世间很难再有其它的山峰胜过此峰给人的莫大冲击与震撼。

     作为佛教、苯教、印度教及古耆教共同尊奉的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成为四大宗教徒心中的最神圣之地。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冈仁波齐转山,分为内线和外线。外线是以冈仁波齐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仁波齐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按古法惯例,朝圣者往往先要转13圈外线,才可以去转内线。

     外线总长约56公里(有的说法是32公里左右,但根据我的经历认为40多公里比较靠谱)。外线徒步转一圈需要两天时间,少数身体极强者往往当天就可以完成。磕长头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大致要十天半月。

     一座有着坚定信仰的神灵之山,在一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无数的信徒渴望在此得到神的眷顾。他们选择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接近、仰望和崇拜这块心中的圣地。转山,不需要言语,那是要用双脚付出的虔诚。

     这是一段要用身体丈量的土地,这是一次提供精神食粮和肉体痛苦的文化苦旅。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冈仁波齐南侧的塔尔钦(有称塔青或塔钦的)是神山前的一个小村落,海拔4560米,最好的住宿是青旅,是众多朝圣者的大本营,也是朝圣转山的起点和终点。塔尔钦,藏语是“旗杆”的意思,也叫“大金”,是个面积不大的小村庄,面朝广阔的巴噶平原(高海拔平原),以前这里相对贫乏,现在各种物品一应俱全,还有各式车辆及各种各样的游人。

     从塔尔钦往西走,按顺时针方向,过一个山口,冈仁波齐就会出现在右手边,接下来是一段缓缓的山坡路,上去后会见到一个遍地堆放着朝圣者衣服,悬挂着无数经幡的叫做佛塔的地方,它被称为“冈底斯神山之门”,是转山必经的关口,这里的海拔是4750米。这是从塔尔钦出发后,首次能看到冈仁波齐的地方。人们以丢下自己的衣服或是悬挂带来的经幡的方式,表达对神山的崇仰之情,同时也为自己和亲人乃至众生祈福。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每年的四到十月份,是徒步或转山的好季节,而四到六月份的路上可能还会有厚厚的积雪。内地来的徒步者寥寥,大多数是转山的藏民,最小的才几岁,最大的看上去超过六十岁。除了这些人外,还有就是那些磕长头的朝圣信徒。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在转山路上,有那么一些人,以蜗牛的姿势和态度匍匐在冰雪沙石之上,缓缓的前行。这就是西藏之旅所能见到的最令人震撼的一幕——磕长头的朝圣方式。

     他们的动作分三步一个循环,嘴里喃喃吟诵着六字箴言:嗡嘛呢叭咪吽。第一个步伐,双掌拍击出清脆的响声,然后静定合十;第二个步伐,朝天高举的双手像莲花般,分别顿落在眉、口和胸前;第三个步伐,迈出,他们躬着的上身微微前倾,膝盖着地,上体前扑,脸面朝下,额头碰地。最后双臂紧靠在发鬓两侧,如孔雀开屏地向外划开一道弧线,收拢到腰间,然后撑起身体重心,重新站立起来继续下一个循环,扬起一些卑微的尘埃与无尽的尊严。如果因需要休息或饮食或其他原因而停止前行,他们会捡一块石子在原地做上标记,完事后在摆放石子标记的地方重新开始,可谓一寸也不拉下。

     电影《可可西里》中,日泰对尕王说:“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禅语:“衣衫褴褛,心似锦缎”——说的正是他们。

     在西藏流传着一首民歌,形象地描述了磕长头朝圣的人们:黑色的大地是我们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们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他们红扑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见到我们也总会竖起一个大拇指,道一声“扎西德勒”或是生硬的“你好”之类的话,他们不忌讳旁人给他们拍照(当然,我们是事先征得他们同意后才举起镜头的),对我们声声不停地祝福。我们也是不停地道“扎西德勒”,虽无法像他们一样行走,但我们却同样可以怀一颗朝圣的心继续上路。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信徒们认为神山圣湖养育和保佑了他们,对之怀有一种感恩之情。他们带着干粮,艰辛地跋涉在漫长的朝圣路上而不以为苦。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徒步转山的老人和小孩。

     看上去老人的年纪在六十岁以上(也不一定,高原上的人们由于环境使然,实际年龄可能会小许多),孩子的年纪不会有太大差别,应该不到十岁。随着我们气喘如牛的喘息声,看到的却是她们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像是在自家花园里闲庭信步般的轻快步伐。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路遇几个休息的磕长头的年轻的朝圣者,脸上充满了微笑与幸福感。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沿着转山路,用身体一步一步地丈量。

     只有将信仰看作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人才会做出如此选择,才会不惜忍受身体和精神的磨难向着他们灵魂的天堂前进。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到达转山必经的一座寺院哲日普寺(也有叫哲热寺的)。寺院在海拔5200米处,位于冈仁波齐山背后的一个大拐弯处,它的对面有象征观音、文殊和金刚持菩萨的三座山峰,分别是羊乃日山、央迈勇山和夏怒多吉山(这里几座山的名字千万不要和稻城亚丁那里的三座神山搞混)。

     寺院里有住宿的地方,寺院脚下也有用帐篷搭建的宿营地。不想再爬上去了,就此完成第一天的路程,剩下的就是宿营了。高原上的山里早晚非常非常寒冷,带着羽绒服和睡袋......第一天大概走了有二十公里以上,路也相对好走,起伏不大,高海拔徒步虽对体能的消耗极大,但尚能应付。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一生的动感之旅 <wbr>* <wbr>冈仁波齐转山第一天

未完待续。

【感谢朋友们的光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