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业务上的合作伙伴之邀,傍晚从苏州开出,到周庄时已近黄昏。吃完晚饭天已全黑,如果不是席间喝了几杯,等着酒精褪去,就不会有这一趟水乡古镇夜游的经历。
周庄位于昆山市境内的西南约33公里处,东面有淀山湖与上海青浦为邻,南有南湖,西与吴江市的同里为界,北有澄湖的白蚬湖。
先是走上了中市街。小街很窄,对面行人只能擦肩而过,坐在两付门楼上的邻居,可以在上面当街聊天,一根凉衣杆当街横穿还嫌长,有的在上面搭建了过街楼。
不久到了富安桥。这座桥始建于公元1355年,直到明初才建成。据说这座桥后来是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捐资才建成的,他为祈求安康才取此桥名。它的南北端都有引桥,正桥四角各有一座古朴的桥楼,其中南面一座为三层楼;这四座桥楼黛瓦粉墙雕栏,吻兽飞檐高翘,一派古意;桥楼内还设有茶座和专售旅游用品的商店,既可供人歇息,又能让人欣赏水乡风光。在桥栏上小坐片刻,桥下是南北市河,河里依稀有几艘小船,在月光下,小船的倒影、枕河人家的倒影、河埠的倒影,在街头灯光的折射下蒙蒙然,袅袅然,极富淡雅的诗情画意。
拐向一条叫城隍漾的小街,过了太平桥,前面便是闻名遐迩的“双桥”。所谓双桥,实际上是由世德桥和永安桥一横一竖组成,呈钥匙形,故而又称钥匙桥。世德桥是座石拱桥,横跨在南北市河上,永安桥为石梁桥,架在银子浜口,它仅能容一条小船通过。两座桥的年龄都已不小,建于万历年间,桥上均有麻条石作护栏,游客可以座在上面欣赏水乡风姿,领略古镇旖旎风光。
走过北市街上的“桥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张厅,前面就是“沈厅”了。张厅,据说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后裔所建,后来卖给了张姓人家,俗称张厅。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是沈万三的后裔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位于南市街,前后七进五门楼,大小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上,占地两千多平方米。
折向西湾街,过了兴隆桥,就到了贞丰桥。这是由于周庄故称贞丰而得名,它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此桥和镇上其他诸多石桥并无两样,但它在众多的小桥中独领风骚,那是缘由在贞丰桥西侧有一幢小茶楼,别名“迷楼”,这里是“南社”成员柳亚子、叶楚苍、陈去病等人聚会的地方,建于1909年,“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进步的文学团体,它的不少成员都是同盟会会员,他们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满清王朝,这些知识分子凭借着仰慕茶楼店主女儿的姿色作掩护,经常于晚上在茶楼上喝茶聚会,谈论国事,激扬文字,宁静的水乡夜空里,传出阵阵慷慨激昂的壮歌。

......
借着轻微的酒意兴奋度,感受到了周庄夜晚与白天完美的融合。夜色降临,灯光下的古镇安静了下来,渐无人迹的小桥、几何线条的屋檐,悠然划过的小船,组成了窗外如梦似幻的画面。每至夜幕来临,游客渐渐离去,洗尽风尘褪尽铅华后的周庄尽情绽放出只属于她的夜之美。周庄的夜是静雅的,周庄的夜是欢闹的,因为只有在这浓浓的夜色中,周庄的每一寸景色才真正毫无顾忌地展示出自己的美。
夜色下的周庄是不寂寞的,有月亮、星星、红灯笼、彩色霓虹,在这样的夜色中沿着蜿蜒的流水慢行。河道狭窄,仿佛可以一跃而过,两岸的柳树不再那么浓密,疏影倒影在水面。两岸的人家,后窗对着河水,推开暗红色的雕花木窗,夜色中的美景便扑面而来。
清醒了,酒精彻底褪去,也该开车回去了。一个半小时后回到钢筋林立的城市,同样是灯火辉煌,但却是两重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