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去找早教的方法

标签:
心理学研究方法 |
分类: 早教 |
因为,婴幼儿还没有学会语言交流,我们基本是依赖传统经验与猜测。
三岁前的早教,特别是18个月前学会说话前,更是如此。这时,儿童心理学是无可替代的指导依据,一切所谓教育都以此为基。
那什么是心理学?
简单讲,研究心理机制的学问。
心理如何产生,发育,发展,演进以及对将来影响的奥秘,即心理机制。
不外乎:
1.观察法。细致观察儿童的行为,从中找到逻辑联系之规律。连大名鼎鼎的儿童心理学大师,认识发生论鼻祖,瑞士皮亚杰先生也用大量精力观察他的3个子女的成长,一致有人批评其有关理论不够全面。
【提示】A.我们在早教中,要细心观察孩子,关键是进行科学的研判分析。比如把孩子的动作、声音、表情乃至吃奶的吮吸状况一直到口欲期的吃东西行为等等,单独抽象出了,比较分析。
2.实验法。专家通过提前设计,对指定对象指定问题进行研究。
【提示】我们也可以就语言,笑声,翻身、爬行等进行专门练习游戏。
3.统计法。对一定范围乃至全国全球的孩子进行大数据比对研究。现在有了互联网大数据,这一研究更方便了。
4.比较法。与历史纵向比,与各个族群地域横向比较。
5.残疾儿童对比法。将残障儿童的问题与正常儿童比较,找出问题的本质。比如,皮亚杰在研究语言对人的思维的影响时,就发现聋哑儿童因为听不见声音,其思维发展比长成儿童完了一二年。
6.特殊人群研究法。比如《宝宝都是哲学家》里举例,罗马尼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种种原因,出现大量弃婴被孤儿院收养,而且条件堪忧,后来媒体曝光后,英国等一些西方中产以上家庭开始收养这批孩子。儿童心理学家对此追踪研究几十年,发现童年时代的遭遇几乎没有太大影响他们的成年生活以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少数收养家庭有问题也是个别孩子成人后有问题)。
《南方周末》刊文今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在研究古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12万移民西方,其中美国一个城市就接受了7万移民。这位经济学家研究了这些移民对当地人工资收人没有影响。而且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他通过移民儿童受教育的年限,得出了教育少一年收人减低的系数。
早教,可以比对这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精神,得出培养孩子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
前一篇:丰子恺:故乡(破产的乡村)
后一篇:皮亚杰揭示的智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