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神的年代”,人皆有之——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2022-04-01 13:34:49)
标签:

太宰治

《人间失格》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分类: 杂文
二、“神的年代”,人皆有之——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日本作家  太宰治(1909——1948)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他人生最后的作品《人间失格》中,留下了许多饱含人生况味的“妙语”,比如,那句和这部作品一样有名,又几乎是这部作品灵魂的短语:“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通读《人间失格》,我独对其中一段“妙喻”回味再三,不能自已

太宰治是一个内心极其严肃,而外在又不得不周旋于社会,是一个严重处于戴着假面具,又内心实在不甘心一直如此“厮混人生”的人。所谓《人间失格》,日语的意思是,“失去做人资格的人”。太宰治为何要否定自己,以至于否定的那么彻底,因为自己认为是一个“失去做人资格的人”,还在“厮混人生”,自己就时时觉得活得非常可耻。所以,自杀成了太宰治一生的宿命。太宰治一生五次自杀,前四次均自杀未成。最后一次从玉川上水跳水,成功了,他的生命嘎然而止在还是盛年的39岁。

日本人的死生观中,自杀似乎是一种审美哲学。日本人认为生如樱花,在绚烂的巅峰迅速凋谢是非常具有美学意蕴的。所以日本现代文人多有自戕之举。太宰治之外,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均走的是“樱花飘然而落”这一路。

日本人的自杀,基本都是自以为是的“高傲者的死”,但“高傲的理由”各有不同。表面来看,太宰治笔下的文学形象,均在“厮混人生”,因此,他被称为二战后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

在太宰治“厮混人生”“假面具”的后面,是太宰治绝对高傲的灵魂。何以见得?《人间失格》中,太宰治的一段话,即一个“妙喻”,我以为可以像钥匙一样,打(解)开太宰治的人生之谜。

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西化显而易见。这在太宰治这一代人身上也留下了明显的烙印。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借着主人公对年青人的点拨,实际上显露出了他自己的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他一辈子,并导致了他骨子里的高傲,不苟同,乃至弃世自杀。这个价值观的影响,对太宰治来说,深入骨髓,而这个影响就来自拜伦和席勒。以下引用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一段文字,有点长,但非常精彩。

太宰治写道:

【前几日的两位学生,看上去只有十六七,言谈却已颇有分寸,在某些方面十分老练,作为新闻编辑,已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送走他们后我脱下外衣,重新钻进被窝,静静地思考了片刻。不知为何,时下学生的境况让我升起一丝怜悯。

学生并不属于社会的某个部分。并且我认为,他们本就不该属于社会的任何一个部分。我一向固执的认为所谓的学生就该是披着蓝色斗篷的恰尔德﹒哈罗德(注:恰尔德﹒哈罗德: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所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主人公,是忧郁而孤独的漂泊者的代表形象)。学生是思考的漫步者,是蓝天上的云朵。学生既不能是编辑,亦不能是官吏,甚至不能是学者。于学生而言,成为市侩的社会人士是种多么可怕的堕落。但那并非是学生的错,一定是有人在其身后唆使引导。正因如此,我才会产生怜悯之心。

那么,学生该是什么模样?在这里,我引用一首席勒的叙事诗,来向大家说明。大家应该多读读席勒。现今时局如此,他的作品更是必须多多揣摩。为了锻炼豁达﹑坚强的意志,也为了怀抱光明崇高的理想,各位当在此刻重拾席勒,仔细研读。《地球的分配》是席勒很有趣的一首诗,其大意大致如下:

众神之父宙斯在天庭向人类发号施令:“接受这个世界吧!”

“接受它吧,它是属于你们的。我把它作为遗产赠予你们,它将是你们永久的领地。好了,你们和平的分享它吧。”话音刚落,大家一哄而上,东奔西走,竭尽所能夺取自己的地盘。农民以木桩在原野上划出界线,将其开垦为田地。此时,抱着双手的地主出现了。他信口胡言:“这地有七成是我的。”商人在仓库里储满货物;长老四处搜刮珍贵的葡萄酒;贵族子弟立刻用围绳圈住了翠绿的森林,他们在其中快乐的幽会或狩猎;市长掠取街道;渔人在水边定居。一切瓜分完毕,天下太平之际,诗人慢悠悠的走来。他来自遥远的他乡。啊,此时世上已空无一物,没一片土地,都有了主人。”多么可悲!为何只有我一人一无所有?神啊,我是您最为忠诚的子民啊!”诗人大声抗议,在宙斯的宝座面前扑倒。

“谁叫你沉浸在美梦之乡,姗姗来迟。”宙斯叹道,“你没有向我诉苦的资格,大家瓜分地球的时候,你去了何方?”诗人答道:“我就在您的身旁,注视您的容颜,聆听醉人的天籁。请原谅我这颗赤子之心,我在您的圣光中沉醉,遗忘了大地之上的烦忧。”宙斯听后,温柔地说:“那该如何是好?我已把地球交给了众人。秋收,狩猎,市场都不再为我所有,若你想在天庭与我共处,随时可以造访。我这里为你敞开大门!”

如何?学生本来的面貌,一定是神的宠儿,是这位诗人。即使在大地上毫无作为,只凭那自由而高贵的憧憬,就足以与神同往。

学生们,请牢记自己的特权,请为这特权骄傲。你不会永远拥有这种权利,啊,光阴真是倏忽即逝,因此请务必好好珍惜,切勿玷污了自身。待你们从学校毕业,地上的瓜分之事自会找上门来,纵使厌恶也必须接受。你们会成为商人,成为编辑,成为官员。但在神的宝座与神并肩而坐这种事,走过学生时代便不会再有,错过后永远不再来。

三田的诸位学生,在高歌《大地之王》的同时,请务必以心之王者自居。因你们今生能与神同在的时光只此一段。】

我想,看了以上这段太宰治写的精彩文字,是不必分析了。拜伦和席勒,以及太宰治,他们的内心是一样高傲的。但是,他们被扔在地球上,注定是少数中的少数人,他们又注定是孤独的另类,——地球的漂泊者。

在此,似乎也有些理解了,太宰治五次自杀,一次又一次,他是不屑争夺这地球上的土地,他一无所有,他是一个地球的浪游者,他唯有深信神宙斯对他的许诺,“若你想在天庭与我共处,随时可以造访。我这里为你敞开大门!”

是的,他自杀五次,而自杀大约就是离开此岸奔赴彼岸去造访神吧。前四次他失败了,第五次他在玉川上水河畔,纵身一跳,自杀成功了。他的肉身六天后,被从河中打捞上来。若有肉身之外的精神世界,他应该是到达天庭造访神去了吧……

“神的年代”人皆有之。只是绝大多数人,只有学生时代,那么短暂的一段时间,神采飞扬,与神同在。其后,也就是“瓜分地球”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了吧。而纯粹如拜伦、席勒及太宰治们,终是少数中的少数人,彻底的不苟同者而已哉。

人表面皮肉差不多,精神世界却天差地远。各有其命,言及这里,还是祈愿吧,——让天上的继续飞往天上驰骋飞扬!让地上的继续留在地上匍匐爬行!




二、“神的年代”,人皆有之——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二、“神的年代”,人皆有之——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二、“神的年代”,人皆有之——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二、“神的年代”,人皆有之——读太宰治《人间失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