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小镇的特色风貌。
瞿家湾原来并不叫这个名。明朝以前,这里是洪湖芦苇河汊中一块鲜为人知的荒洲。直到明朝弘治年间,一个叫瞿文暹的汉子,为逃避官府的追杀,荡一叶扁舟闯入这里,举铳打下第一只野鸭,荒洲才第一次留下拓荒者的足迹。瞿文暹看中这里的富饶,于是弃舟登岸,在此落脚生根,他用打野鸭换来的银钱,筑了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明朝崇祯年间,此地取名为“打铳湾”。到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瞿氏家族逐渐发展到800多人,占当地人口八成,遂将“打铳湾”改名为“瞿家湾”。
不错,瞿家湾很久以前就叫打铳湾,有关这地名的变更,洪湖还流传着一段生动感人的传说故事呢!说是这洪湖岸边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一户姓瞿的人家,靠打渔为生。男人很会打鱼,当地人称他为“鱼精”,女人持家有方,一家人小日子虽然清苦,但总还算过得去。这年,“鱼精”步入三十六岁,不幸得了伤寒病,诊了好久诊不好,病死了。送葬前一天,天气突然变冷,风也刮得特别大。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丧夫们抬着棺材像一座山那般重。雪越积越厚,连路都看不见了,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地方一点雪都没有,大伙就把棺材抬到没有雪的地方停下。恰巧这时一位风水先生路过,他说:“*坟莹,出打铳佬。瞿氏家族今后必定人丁兴旺,财气旺盛。”说完便飘然离去。丧夫们不及细问,突然一阵大雪猛扑过来,半个时辰不到,厚厚的雪把棺材盖住了,很快堆成了一座小雪山,只露出抬棺材的两根木杠。过了不久,村里瞿姓男人都做了同样一个梦,梦里“鱼精”说:“我坟上露出来的两根木杠就是打野鸭的铳,你们拿回来,用铁铸成木杠样,装上火药,就可以了。”瞿姓男人按“鱼精”梦中所说,开始用铳打野鸭。打那以后,他们不仅会弄鱼,更会打野鸭,日子自然便越过越好,人们把这个村子改名为打铳湾。后来,瞿姓人丁越来越多,到清乾隆年间,由瞿广栋首创修家谱,将打铳湾改成了“瞿家湾”。
据《洪湖县志》记载:瞿家湾自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就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街全长700米、宽近3米,此街清朝末年即为闻名遐迩的瞿乡集寨,1931年到1932年为湘鄂西根据地首府所在地。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整条街的历史建筑一仍其旧,保存完好,现为瞿家湾革命历史纪念馆,也是著名的明清一条街。1988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图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