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片片朝霞彩
露水涟涟夜雾飞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五节气,每年9月7日前后是白露。表示夜凉,出现露水。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但还没有到打霜的程度。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时节天气晴朗,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有利的,同时,也不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
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显而易见,民间就有“疾病跟着节气走”的说法。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可达10多摄氏度;加之秋燥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是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的易发季节,因而白露前后应添加衣服,注意保养身体。
小时候,听说孩子患有哮喘、尿床等疾病的,到了白露这一天,家人会宰杀自己喂养的鸡或鸭,煮熟后盛入碗中,让这个孩子端到一个岔路口去吃。吃完后,空碗放在一条路上,孩子从另一条路回家,过后大人再去收回碗筷。白露的“露“和路同音,这意思是:哮喘、尿床这些毛病,借着白露日,已经从另一岔路远离孩子而去了。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本词条主要针对《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湿地或浅水,叶子披针形,茎中空,光滑,花紫色。茎可造纸、葺屋、编席等。根茎叫芦根,可供药用。穗可做扫帚。
.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遡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着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沙洲高低。
采采:茂盛的样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弯曲。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之:代“伊人”
.
今译《蒹葭
》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