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思乡远梦
思乡远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50
  • 关注人气:2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半”给已故亲人烧钱纸

(2012-08-29 10:27:41)
标签:

七月半

祖考

孺人

中元节

夫姓

分类: 3.乡土习俗

    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七月半”给已故亲人烧钱纸

 

    “奈何桥上最后一次回眸,把对红尘的最后一丝留恋化成那苍白双颊的两行清泪。泪入孟婆汤,驻首三生石,千世的冰封,万年的孤寂,那一刻全部回归于寂静。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奈何来世的重逢。浮生若梦,百折千回。”

    七月半的夜里,总看到有人在马路的间隙处画一个或几个圈,烧些纸钱祭奠逝去的亲人…….

    小时候,母亲总带着我给逝去的祖父母、外公婆等亲人烧袱包。母亲口中还念念有词,烧完后,总能见燃尽的灰随风而起,母亲总说,他们都收到了。

    七月半,书上叫“中元节”,也俗称“鬼节”,是为了纪念过世的亲人,给已故亲人烧钱纸寄托哀思。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关。”“七月半,鬼乱窜。”

    传说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一批无人奉祀、饥饿穷苦、性情暴躁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用人们的供祭。到七月半之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大赦三界,道士于当夜诵经,孤魂野鬼亦得解脱。至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人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为祸人间。

    在我的家乡,农历七月天气是“秋老虎”的时候,同时也是“杀气”、“阴气”最重、鬼出没最频繁的日子。每进入这七月,死祖宗就站在“门角老”里等着你烧钱,“七月半”走夜路,鼻子都能碰到鬼。

    “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生青”。“七月半”烧钱纸;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高度重视,不含糊。其实,在我的家乡,过“七月半”按照风俗,一般都是提前来过。快到“七月半”,家家买钱纸、封袱包、写袱包。晚饭后等天黑下来,在大门口烧袱包,让老祖们以及过世的亲人最早接到钱财,以保佑后代吉祥平安财运亨通。烧“袱包”的同时,也烧些散钱纸,烧散钱纸是给无后人的故人和邮差的,烧“袱包一定要让它烧“过心”。

    子欲养而亲不在。七月半,与清明节一样,也是怀念逝去亲人。我的父亲、母亲,他们都不在了,今又“七月半”,我给你们烧袱包了。你们在地下安息吧!你们放心:你们的儿子、女儿生活很幸福;你们的孙子、外孙生活得很平安,很听话!愿你们安息!愿你们保佑我们!你们是我最亲最亲的人!(张才富)

      

“七月半”给已故亲人烧钱纸

    中国时岁节令的“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上元节---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信则有不信则无,下面说说“鬼节”里不可不知的禁忌:
    1.八字轻的人在“鬼节”千万不要夜游,以免自找麻烦。
    2.祭品为祭祀之用,未经被祭祀之人同意擅自吃掉,则会为自身招来厄运。
    3.午夜时分,是阴气最重的时候,此时更不可熬夜。
    4.拖鞋的位置千万不要放错了,不能将其朝床头的方向摆放。
    5.有很多人吃饭时习惯将筷子插在饭中央,和祭拜一样,这是很忌讳的。

 

“七月半”给已故亲人烧钱纸


 

    中元节袱包的写法:
    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烧袱包,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旧时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包。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阳间的改革步伐很快,阴间还是老的规矩。袱包是将打凿好的纸钱,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包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父称新逝显考,母称 新逝显妣。孝男 :XX 、 XX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母称故显妣。孝男:XX、XX
    其格式如下:
    故显考(姓)公 讳 ( 名字 ) 老大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故显妣(父姓)母 ( 母姓 ) 老孺人 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
    孝男 : XX 孙: XX 时间:年号(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
    其他亡亲称呼:
    九代:故鼻祖考(妣)孝耳孙
    八代:故远祖考(妣)孝云孙
    七代:故太祖考(妣)孝乃孙
    六代:故烈祖考(妣)孝弟孙
    五代:故天祖考(妣)孝来孙
    四代:故高祖考(妣)孝玄孙
    三代:故曾祖考(妣)孝曾孙
    二代:故祖考(妣)孝孙
    一代:故显考(妣)孝男
    父之兄:故伯考孝胞侄
    父之弟:故叔考孝胞侄
    父之堂兄:故堂伯孝堂侄
    父之侄:故堂兄(弟)堂兄或弟
    母之父母:故外祖考(妣)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故舅考(妣)孝外甥
    母之伯爷:故堂外伯祖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故堂母舅堂外甥
    父之姐夫:故姑父内侄
    父之姐妹:故姑母(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故姑公(姓)公諱(名字)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父之姑母:故姑婆(其夫姓)府(自姓)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故胞姐(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 胞弟
    胞姐之丈夫:故姐夫(姓)公讳(名字) 老大人收用 内弟
    母之姐夫:故姨父(姓)府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 姨侄
    母之姐妹:故姨母(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 姨侄
    母之祖父:故外曾祖考(姓)公讳(名字) 老大人收用 曾外孙
    母之祖母:故外曾祖妣(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 曾外孙
    妻之父母:故岳考(妣)孝婿
    妻之伯爷:故伯岳考(妣)侄婿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夫姓) 母(自姓)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母:故内祖考(妣)孙婿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 姨妹弟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娘):故寄父考(妣)寄男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
    妻: 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 无缘妹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七月半”给已故亲人烧钱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