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狗美容,遇见熟人,情绪输出,被动接受,及时逃避,保护神经——记我见过情绪输出型中年妇女的状态
(2025-04-25 11:45:22)
标签:
情感杂谈文化 |
昨天带咖啡美容,进店遇见一个熟人,开始我没认出她来,结果她叫我的名字,我一愣,细看下才发现是领导的太太,打了招呼,就聊起了彼此的小狗,聊天开始我还搭讪,后来氛围逐渐改为她不断输出,我在旁边静静的听。
我们并不熟,是不是几面缘而已,也不知道她怎么有那么多的话,滔滔不绝的向你倾诉,我中途也试着打断她几次,但似乎她没有中场休息的意识,还在不停的倾倒她的情绪,我敷衍着听着,脸上肌肉近乎僵硬,勉强着挂着笑容,好不容易等到美容师叫到我的名字,我赶紧把小狗递给她,找了个剪发的理由逃也似的跑了。
在理发店独自喘息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单位的一个女领导也是和她一样,借着谈工作找我聊天的时候,也是谈着谈着就一个人不停的输出她的情绪,不管你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就是单方面不断的倾诉,我开始以为她是更年期,现在看来不单是这方面的情况,是现今社会普通女人的一大通病:情绪消化,情感输出。
这种情况是她会借着一个话题不断的放大自已的情绪,就比如我自从养了咖啡,和我说话的人开始不断增多,以前不怎么说话的邻居,只要看见我带着咖啡下楼出去,就会主动上来搭话,什么去哪儿,咖啡如何,我的狗如何,只要你不离开她能围着你说半天。
记着从前我一个人时,即便是见到面对方都会装作看手机不理睬,而现在则是主动攀谈,步步跟进,我不喜欢聊天,和谁都不深交,最多是见面点个头,从不多说话,总觉得和谁都没什么可聊的,可自从我养了咖啡,我变成了个被动接收器,许多熟人和陌生人都不约而同的主动和你搭话,让我不胜其烦。
我喜欢静,上哪都先看人多不多,人多我就不去,人少我才前行,而自从养了咖啡后,我感觉自已的性格增加了温柔的特点,对人对物观点不再那么极端,以前看不惯非要在网上说说的习惯,变为了默然处于,淡然看穿。
这让我对人处事时不再那么不耐烦,也不自觉的成为了一个好的倾听者,也许这个改变不是我深有体会,别人也看得到,总之这以后,经常有人主动找我倾诉,就比如邻居家一个和我同龄的同学,也是精神病患者,一段时间总是主动找我聊天,开始我还勉强听着,后来就主动逃避,见到她就躲开,那也不妨碍她主动找我聊天,最后只能我当面硬刚拒绝。
而现在这种中年女性情感输出的情况似乎很泛滥,至少在我被迫交际的范围里非常常见,对方不需要你过多的对答,你只需要做一个静静的倾听者,她会顺着一个话题不断扩大化她的情感,一古脑儿的全部倾泻而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都会让你陷入她情感的海洋。
每次我都会被呛得恶心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找机会逃避。如果你以为你当了她们的倾听者,以后你们的关系会升华,那就大错特错了,不遇见事还好,遇见事对方如同不认识一样冷漠以对,漠不关心,这种人只能她们拿主动权,宣泄情感,而你则只能被近接受,典型的利己主义者的宣言和作派。
纵观时下中年妇女,很多都是此种作派,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姑姑,当我这次在异地精神病症发作,思维混乱时,第一时间向她求助,她就主动接受了我的求救,竟然还要直接坐飞机过来,这种主动伸出救援之手的亲戚,我只有她这一人,其他人都是各扫门前雪,遇见别人事就缩头龟。
对于遇事能帮你的人,我确实要主动珍惜,可以人情往来维系,而对于其他人则能回避就回避,搭讪都尽量逃避,这种人情世故能躲就躲,能避就避,不要怕伤面子,人没有面子,放下体面,才能更好规避世故社交的陷阱,懂得拒绝,及时逃避是对自已最好的保护和报答。
当今社会,压力倍增,保护好自已的情绪,及时止损,逃避拒绝,生活不易,舒缓神经,及时放松才能成就心理更健康的自已。珍爱自已,保护神经,就是珍爱社会,珍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