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保证,定期面访,医生亲面,确保病情,身体力行,状态稳定——记精防医生2025年面访有感
(2025-04-30 15:08:16)
标签:
杂谈情感文化 |
昨天上班接到一个电话,电话号码不认识,以为是骚扰电话,于是就没接,一会儿,又打过来了,接了对方说是精防医生,和我预约面访,以为会是和去年一样又是警察、医生、社区三联合的大面审,不想去参加,结果对方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一样说是简单的面访,一会儿就完,没有去年那么麻烦,心一动就约了时间。
第二天提前到了,以为会等一会儿,没想到精防医生提前到了,就她一个人,也没到什么特定的房间,简单问了一下我的情况,问我是不是还是一个人住,吃药怎么样,会不会妨碍工作,我一一回了,然后就签了个字,就完事儿了。
时间超快,也就两三分钟,果然如她所说,非常简单,面访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自已也在想这两年随着精防工作逐渐细致,各种电话随访,面访也随之增多,以前一年也没有一个,而这两年开始,电话、面访也从随机变成了惯例,一两个月就会有精防的医生电话访问病人的情况,药量变没变,种类变没变,心情平稳不平稳,总之问的很详细。
而面访也是从去年开始,变成了一年一次,相比去年的兴师动众,警察、医生、社工的全番上阵,今年的面访低调的多,没有了去年的阵势,今年的面访平易近人许多,本来就不需要警察的介入,一个医生问问情况就足够了。
也许我这样的精神病人在警察的那儿都备案的,属于不稳定因素,需要警察关注一下,但每月的登记记录足以覆盖这种关注,这次不知道是不是方法改革了,警察不用跟进,一个医生搞定一切。
医生的面访都是一对一,亲身观察病人的情况,谈吐、反应、眼神,无一不通过面访真切的观察出来,所以有什么不对,精防医生都能第一时间感觉对来,就像我这次面访,医生问我吃药对工作有没有影响,我说有,她直接就说让我下次拿药时和医生说,看需要不需要减药量。
虽然就是一句话,但多少为病人提供了一点借鉴意见,就如同我现在吃的药,感觉不是很舒服,面访前还在犹豫不决,想需要不需要换药,这次面访后我就坚定了主意,下月开药时和医生说换药。
有了精防医生的建议,我能更准确的明确自已的精神状况,遇见不适可以及时的变换吃药思路,第一时间调整药物,让自已保持一个清醒又稳定的精神状态,既保证我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又能让我状态稳定不会犯病。
面访还有一个好处,让病人有个倾诉的空间,和医生可以聊聊病情,听听她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掌握一下目前精防工作有什么新的政策和动态,以便自已及时的把握信息,调整自已的生活状态。
虽然精防医生说卫生站一直都有病人的联谊活动,一再邀请我参加,但我感觉自已不需要和同等病情的病人交际太多,我的能量本来就低,就不想再去低能量的人群中活动,只会降低我的能量,所以我再一次拒绝了。
能量守恒定律,低能量的人不要在低能量群体中过多停留,百害而无一利,这种面访一年一次足矣,过多也无意义,定期和医生简单的交流确实可以充实自已的信息,但无论怎么充实,还是需要自已身体力行,坚持门诊吃药,定期检查,才是确保病情稳定的关键。
政策力挺,个人也要能量到位,才是病情平稳的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