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壁画,传世名作,举世罕见,人生必看——观法海寺“五绝”有感

标签:
文化杂谈时尚 |
谁会想到名不见经传的石景山区会藏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单说法海寺的背景并不怎么气派,只是明英宗正统四年,由御用监太监李童倡导集资,工部营缮所修建的一座具有藏教密宗特色的禅宗寺院,其名由明英宗所赐,意为“佛法无边,浩瀚如海”。
如果单论建筑或是历史,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法海寺占地面积仅20000平米,是个四进院落,地处石景山深山中,是个依山势层叠而上建造的寺院,其建筑中轴线为护法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和藏经阁。但却凭借其特有的“五绝”震惊海外,响誉全国。
其“五绝”分别是明代壁画、曼陀罗藻井、青铜佛钟、白皮松和四柏一孔桥。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明代壁画,堪称神来之笔,举世名作。
作为寺庙的第一绝,也是他之所以可以称霸全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最为代表性的镇寺之宝——明代壁画真迹,水月观音。其精美程度完全不输敦煌,论精美程度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绝美和细腻甚至远超敦煌。
首先他是以明朝皇家最高标准的全手工绘制壁画,其精美在于表面看是平面绘制,但在灯光下却显示出立体绘制的纹路、勾回和笔触,其表面全部绘有纯金丝装饰,配有矿石等多种颜料,所有人物全部立体绘制,360度无死角,完美呈现表情和动作,包括身上的丝衣,真的广袖飞舞,白丝飘散,透明度展现得超乎其神的完美。
所有的人物和兽物从瞳孔到眼眶均可丝丝呈现,尤其是兽物的瞳孔,单看似一个活的小鸡或小鸟,整体看又是肉感灵活的人物双瞳,而小童的瞳孔也是通透到丝光感绽现,圆润到可见丝丝瞳光,可谓活灵活现,逼真到极致。
特别是水月观音的一双眼睛,眼光及处,自成一体,全方位无死角,观者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她的眼神,都是在看向你,眼神到处,光芒四射,真正做到波及万物,顾及苍生,一双双眸将世间万物尽收入眼底,可谓慈悲众生,眷顾成千。
再有,就是画面绘制的工艺,据讲解所言,此画文革时期曾遭人毁坏,现画上有钉痕,但正是这痕让画底所用精致皇家工艺极别的内里得以一窥:全部为羊绒丝缎细画到丝,绘制成画面的内里基地,正是由此的工艺,才使壁画色泽更加多彩亮丽,持久坚固。
最后,就是壁画有点神化色彩的裂痕,虽然四壁裂痕遍布,却神奇般未呈现在每位神佛的头像上,整个神佛面部光滑清澈,没有一丝损坏的痕迹,历经千年,历久如新,堪称奇迹,这也为这部壁画的神仙色彩增加了一抹神秘和光芒,堪称国之瑰宝。
正是这部壁画让我们后辈有幸欣赏和了解到中国古典作画的精巧细腻,技法高深,无论从绘画技艺还是到色彩和构图都堪称一绝,其的精美绝伦使得外国同期或者后期,甚至现代的绘图作品忘而却步,在他面前,外国的文艺复兴名作如同草芥,不值一提,无法相提并论,更无法超越。
其后印象颇深的是曼陀罗藻井和白皮松。藻井古朴典雅,藏传精品,内有经文密布其中,四周四方结构经文围绕,内圆外方,极具艺术价值。
大雄宝殿前的两颗巨型白皮松,冠高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均为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近六百岁,两树粗壮有力,如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故人们称其为“白龙松”,两树年岁久远,其树皮已有药材功效,可医治肺病,因而扬名四方。
作为国之宝藏,寺庙几经劫难却仍然屹立其间,其最具盛名的壁画也保存的异常完整,如今几经修缮后更是保护有加,不见光不见风,密封保存,得以至今,实属不易,难得珍品,今日得以近身观看,着实珍惜,虽票价不菲,但名符其实的物有所值,人生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