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古寺,胡同内藏,明代传承,非遗宝藏——记观智化寺有感
(2023-08-26 16:27:02)
标签:
杂谈文化时尚 |
寺庙原为明英宗时期专权大太监王振的家庙,为报答皇恩,纯个人出资建造,虽是家庙,却得到了英宗的御赐名,足可显示主人尊贵的地位与权势。
作为古建,寺庙完整保存了明代初期的建筑规制,无论建筑到佛像都是明代风格的典范。
寺庙是个三进院落,一进院落坐落有钏鼓楼和智化门的石碑,门前的两个龟驮石碑记载着王振为感谢英宗为赐名,施恩百姓的致词和感受,据说王振本人极擅权术,即便是在其死后,仍得英宗的抬爱和赏识,此石碑就是在王振死后,英宗为纪念其而特意制造立传正名的。虽然在乾隆时期为显示其政治清明,不似明朝太监专权,将石碑上王振的姓名全部清除,但仍掩饰不信主人当时权倾朝野的风光和体面。
二进院落是智化殿,佛龛背壁有可与同样为明朝太监庙宇法海寺殿堂级壁画相媲美的壁画,当然仅是精美程度可与其媲美,却无法超越。再有就是专门收藏佛经的八角型9排5列的抽屉存放的转轮藏,其上雕有精美绝伦的佛像和祥瑞兽,再上为唯一仅存的精美藻井,其他两座因历史原因现存美国。
所谓转轮藏取自转动大藏经之意,实为存储经书且能够转动的书橱,寺庙内这具八面转轮藏是典型的南朝梁代付翕大夫所创的汉式轮藏风格书橱,只是此具轮藏本身不能转动,其装饰风格融入了藏传佛教的艺术元素,包括殿内的毗卢遮那佛、经经橱转角处的六拏具题材和金书梵字等,都是统一的明代时期汉藏佛教风格文化交流的表现形式。
其顶部的该尊佛像,面容饱满祥和,端坐在汉式莲花台上,施“智拳印”,肩宽面阔,肉髻高耸,是典型的明代永宣宫廷造像代表坐。
而藻井则为智化寺一绝,全木制手工结构,工艺精巧复杂,精雕细琢,为当年奉旨建造的精品,是为古建木雕中的顶级级品之座。
三进院落为如来殿和万佛阁,上下两层结构,殿内四面遍及佛像雕刻的经橱,共计660个抽屉,遍及整个墙壁,全为佛龛,地面为金砖通体铺地,内佛像为如来佛、帝释天和大释天,整体佛像雄伟端庄,柔和大气,面容慈祥,色彩艳丽,其衣服上的每一个褶皱和花纹都精艺求精,细节满满,栩栩如生。无论从建筑和美学来看都极具观赏价值,典型的收藏级别的美术极品。
除了建筑,就是他的另一个非遗传承京音乐了,其自1446年由明代宫迁传入智化寺,由艺僧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27代,庙内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在智化殿内演奏,每场15分钟,其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是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其乐器由笙、管子、笛子】云锣和堂鼓五件乐器组乐合奏,管子为领奏乐器,其曲风古朴,与现代曲风风格差别巨大,稀少珍贵,极具视听价值。
除了建筑和古乐,寺内的风景也是极佳,院内设有桌椅可供游客落坐,春天时,寺内梨花、丁香、海棠相继开放,秋天核桃果实累累,置身其中,微风拂面,满目春色,满院花香,累时,落坐其间,静看古佛古寺,听古乐,赏古建,享受古今文化的对撞,可谓美伦美焕,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