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量感
(2024-04-09 17:25:39)分类: 心得体会 |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依托具体知识的学习。度量相关内容的教学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载体,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度量活动渗透量感的培养。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明确概念的具体内涵,重视学生对度量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另一方面,要重视积累度量的实践活动经验,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一)明晰概念的具体内涵,理解度量的意义。在常用量的学习中,对度量的意义的理解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因此,在有关量感内容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度量的概念。量感可分为感性的量感、理性的量感与辨析量感这三个依次递进的水平 ,分别对应度量的意义的三个方面:明确量的属性、比较量的大小、描述量的大小。在有关量感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有关度量的具体教学内容,分析特定概念的具体目标内涵,制订量感水平层次框架,并以此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例如,可以对面积的量感水平层次做如下划分。对于其他度量概念,也可以做类似的思考。(二)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促进量感发展。只有学科实践才能有效地挖掘和展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从而在学科层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量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数学学科的相应学习活动支撑。感性的量感的形成可以依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理性的量感的形成更多依赖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数学教育,其关键在于学生领悟如何借助度量单位感知、思考、表述其自身的量感结果;辨析的量感的形成依赖课堂及应用实践两方面[10]
。指向理解度量概念本质的教学,需要突破两个误区:一是缺乏实践活动,对教材中关于量的描述性定义仅做字面上的复述与理解,或记住公式并套用;二是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忽视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测量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需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探索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