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体把握教材

(2024-04-09 17:28:20)
分类: 心得体会
高教学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体把握教材,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整体把握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自然地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架构知识体系。教学时,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
分析该知识点的生长点
“积的变化规律属于数的运算方面的知识,是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以及笔算后进行的关于乘法规律的教学,需要学生达到应用的水平。这一部分内容在前面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教学时已经有所渗透,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运算中因数和积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数的变化会导致积的变化(因数变大,积也变大;因数变小,积也变小)。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几组算式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而这一内容与之前加减法的教学内容相似。加法中和的变化规律: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加(或减)一个数,和也加(或减)相同的数。减法中差的变化规律:减数不变,被减数加(或减)一个数,差也加(或减)相同的数;被减数不变,减数加(或减)一个数,差就减(或加)相同的数。此外,课堂上学生能如此快速地根据 15873×7 111111 计算出 15873×14 222222,其 主 要 原 因 还 是在本册第一单元“乘法(一)”的乘法口算中已经渗透了相 关 内 容,如 60×1 6060×10 60060×100 6000 30×10 30030×20 60030×60 1800虽然出示这类算式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末尾有 0 乘法口算算法,但 60 作为其中一个因数,保持不变,而另一个因数从 1 10 再到 100,其实就是在做“×10”的变化,此时积也在做“×10”的变化,这已经为积的变化规律做了铺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