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敏防治攻略

(2014-07-03 10:38:05)
标签:

健康

过敏

北京电力医院皮肤科 冯任洋

  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过敏加剧,发病率上升。最新资料表明,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过敏的发病率已达到20%~30%。
   
过敏类型
  过敏性鼻炎。其主要过敏原为花粉,也称“花粉症”。其症状类似于感冒,鼻痒难忍,持续喷嚏,流清涕,鼻塞。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时间呈规律性,尤以春天为著,与花粉传播的密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另外,尘螨、灰尘、动物皮屑、化学物质、食物、药品、化妆品及城市大气污染物等也可以导致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从初期的季节性鼻炎发展为常年性鼻炎,甚至哮喘病。

  过敏性结膜炎。其一般会与过敏性鼻炎同时发病,患者常是喷嚏不停,鼻痒难忍,眼睛不适甚至泪汪汪、红肿难忍。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与过敏性鼻炎大体相同,也是春季花粉季节的多发病。

  皮肤过敏症。北方春季大风且干燥,除花粉因素,环境污染和植被减少使浮尘增多,易过敏的人群会发生皮肤过敏症,且多发生在面部。主要症状有发痒、红肿、干屑、小丘疹等,尤以面部鳞屑性皮肤受损为主,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桃花癣”,也有此起彼伏的风疙瘩。
   
过敏的相关因素
  发生过敏有两大因素:内因是过敏体质,由遗传决定,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外因为环境因素。过敏原常见的有两三千种,医学文献记载接近2万种,通过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触等方式,使机体发生过敏反应。

  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如下:

  1.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尘土,草花粉(豚草、葎草、蒿草),树花粉(杨树、柳树、槐树等),动物毛屑,蟑螂,霉菌,油烟,汽车尾气,香烟等。

  2.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牛羊肉、芒果、花生、坚果、虾蟹、辛辣刺激性食物。

  3.接触性过敏原:如水泥,染发剂,洗涤剂,化妆品,香料,金属制品(手表、皮带扣、眼镜框、不纯的项链耳环等),橡胶,甲醛,汞,红花油,清凉油,皮革等。

  4.药物:如青霉素、磺胺、解热止痛药、镇静安眠药、生物制品等。
   
发病上升的原因

  1.吸入性过敏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环境中固体颗粒的增加有关,固体颗粒可以提高花粉致敏能力数百倍。

  2.生活环境的过度清洁、感染性疾病减少也可以增加过敏机会。微生物进入机体减少,使得人体免疫相对过剩,导致机体敏感性升高。

  3.新型过敏原不断出现。各种化工产品、添加剂、防腐剂的大量使用,增加了食物的致敏能力。

如何防治

  到医院皮肤科检查过敏原。医生会根据你的过敏情况选择体外过敏原检查或者皮肤斑贴试验,找出过敏原并避免与之接触是避免过敏的主要方法。

  避免蚊虫叮咬。每年惊蛰之后,儿童及过敏体质的人去园林、山区、农村,必须做好防蚊虫措施,外出归来要换衣服。

  慎吃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过敏体质的人胃肠功能比较差,肠壁的通透性也比较高,一些异体蛋白可能导致过敏的抗原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致敏。儿童阶段主要对牛奶、鸡蛋、大豆等过敏,成人阶段主要对花生、坚果、海鲜等过敏。

  警惕自身免疫疾病。过敏者要警惕自身免疫病的隐患。首先,中青年女性为自身免疫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其次,如家族有自身免疫病患者,则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几率明显增高。

  如易过敏者出现了反复发作及无法解释的发热、乏力、体重下降或出现全身多器官系统的问题,例如肾脏、肝脏、脑子,则一定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

  减少并发症发生。过敏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旦发生过敏,要仔细回忆过敏前后的每个细节,做好记录。如果多次过敏都与某种因素有关,就要避免与之接触。治疗过敏的药物主要为抗组胺类和糖皮质激素类。前者如开瑞坦、扑尔敏,可以减轻过敏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肿,但有易困的不良反应,使用时要遵医嘱。糖皮质激素在症状较重的过敏患者中使用较多,有局部使用的鼻喷剂、涂剂,也有口服或静脉制剂,因为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感染,引起机体糖、脂肪、蛋白质,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一定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才能药到病除。

  保持室内卫生和增强体质。应保持室内卫生,尽量做湿式扫除,对粉尘过敏者来说最好不要铺地毯。经常晾晒被褥和枕头。对皮毛过敏者,建议不要养猫、狗等宠物。事实上,即使已经注意防护,但仍会发生过敏。所以,过敏体质者要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平时经常吃红枣、蜂蜜、金针菇、胡萝卜,对改善过敏体质也有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