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佛学 |
分类: 净土起信 |
各位仁者,大家好,末学念照学习了中华文化与大家分享,唯愿大家离苦得乐,幸福自在。现在我们来学习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不论是世界法,还是出世间法,知见都是第一位的,修行时,知见若错,一切免谈。马鸣菩萨比龙树菩萨早一百年,古印度有六个马鸣。心量大,行持大,所证大,境界大,乘是运载义,有大乘小乘之分。信从解而来,没有解何来信。是故修行信心需要一万大劫。大乘就是众生心,众生心皆可成佛,分体相用三种,佛度化众生,无非是令我们回归当下自性。众生心都有生灭心与真如心二种,生灭心有先天带来的,与后天熏习的分别,生相无明是在起心动念之前,是故我们欲破生相无明非常之难。起信就是起如是之信,论是通名,通过如是修而证如是果,这叫论。起信论是讲,一心二门三大,众生心,真如门,生灭门,体相用三大。修行首先应该找到烦恼,然后才能想方设法去断烦恼。观功念恩,常想别人的付出,才能念恩知恩报恩 ,起信论开言即是报恩归命,接着讲造论之目的,离苦得乐,断疑生信,使根熟众生入大乘得不退故。一个真诚的人,生活在虚伪的世界中,必定是寸步难行,处处皆是逆缘了。信心从闻思修而来,菩萨十信满分位,才能说是善根成熟,就是说起信论对机是凡夫众生故。自以为是,胜他人故,就容易得忧郁症,修行修行,之所以修成忧郁症,是因为缺少交流故。马鸣菩萨古称为第二佛陀,原本是外道,来找十一祖辩论,那个时代的辩论是以生命为赌注的,马鸣菩萨出的论题是一切言语我都可破,师父默而不答,马鸣菩萨自以为得胜了,就回去了,半路上,自知已经输了,回去做了出家的和尚。成为一代祖师,称为西天十二祖。往生净土,亦复需要信心成就,否则,想去西方是很难的。人说,我每天都在做功课的呀,那么,你只仅仅是为了做功课而以,不是为了求生西方,不是为了调整心态,不是为了降伏烦恼。起信论是说修行信心需要一万劫的呀,说明修行很难,问一下自己,能断贪嗔痴吗?能作自己心之主么?劝修利益者,唯自己能知,俗语说,听闻不可信,眼见为实,实际上,眼所见者,有时也不一定是事实,以颜回煮饭为例,孔夫子都生惭愧,当时错怪颜回了。大乘起信论总摄如来广大义,属于少论而多解,主要内容是讲一心二门三大。通达众生心就是通向大乘,以众生心显示摩诃衍,体相用三法就是佛法僧三宝,众生心指九法界一切众生,众生心都有真如与生灭二门,真如就是佛性,自性,这个是从理性上而说,若从事相上来讲,则众生心就有六道轮回生灭之相。大乘起信就是信自己本有的佛性,一切众生都有的觉性。众生的体,本是真如佛性,依体起修叫相,回归本觉叫用,就是如来藏中不可思议的力用。摩诃衍有二种,就是法与义,法就是众生心,依这个心显示世出世界一切法,义就是体相用。下说这部论的重点,解释分,其中更多讨论的是生灭门,道相就是无上菩提。显示正义,依一心法,分真如与生灭二种现象,这里包含了十法界理事全体,生就是流转,灭就是回转涅槃。一心也就是如来藏,一切众生流转六道,皆依如来藏故,修行成佛,亦依如来藏的啊。一心就是两面的,体本是一,相有差别。起信就是承担当下的一念心本来圆具佛性。生灭不离真如,真如包含生灭,生灭之相回归到真如之体,悟道就是要悟到无相之体。心真如门,本来是不生不灭,悟到觉性,本无可说,无说而说。法界有事有理,事法界千差万别,理法界一法不立。中观说一切皆空,起信论说空中有不空的,这个是法门不同,众生根机不同故。若离开心念,则无一切法,生灭一切现象,都是空华,都是众生妄想执着所导致。有心就有缘相,心取那个相,就会有能有所,就有境界出现了,正因为是有虚幻分别故,也就是大众假设种种仪规法则,妄受生死苦趣。真如是离言说相,无名无相,离心缘相,只是一心,不可破坏,不能改变,佛法是实修实证的,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若有相,就可破坏。我们发心开始修行是依真如心的,否则,不可能修行,尔后,在长期修行过程之中,所用的都是生灭心。例如,我们修行净土,是有实修实证的,有个念佛得益公案,明朝万历年间,龙裤国师刚开始修行时,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之内,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念不全,极其愚钝,也没人教导他佛法。后来有人教他净土法门,独自在深山之中,念了十三年的佛,亲人送来了衣服,放在旁边,13年没有动,刻苦用功,精进办道,就得到念佛三昧,有了神通,自利利他,梵行高深,男根不现,飞行空中,自在游戏。后来有名的江西罗状元就是他的弟子。起信论的真如,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之体,起信论与楞严经法华经,可说是同等的重要,起信论大安法师也常会讲到的,只是带便讲一点点而以,现在界诠法师全文讲解,大家好好学习才是。真如离一切名,离一切相,离开能所,离语言分别,心性本体,离开对待,开口即错。真如就是无念无相,有念就是妄念,有妄念就有妄想执着颠倒,妄念无非都是欲望。我们修行应该识得破,忍得过,才能避得祸。欲望太强烈,必定会招来祸害,例如三国时期大将吕布。是故与人相交,需要结交善友,远离恶魔,不要贪图什么好处好事,否则,必定危害自己。交朋友有三种人可以去交,正直,忠诚,多闻。交朋友有三种人,不可以去结交,第一种虚情假意,八面玲珑,风光无限,如唱戏般的,使人迷惑假相。第二种专讨好人,不论说什么,都会和顺,使人听了很舒服,但是,江山与家庭破产者,往往是这样的人造成的。第三种宽宽而谈,口若悬河,不去实行。我们应知妄念太多,智力就会降低,定力就会减弱,办事就会出错。不要说与真如相应,我们呀,与善法相应也是非常之难。真念就是无念,无念才能无相,有念就有妄想。空如来藏是空众生业力烦恼而说,不空如来藏是依真如实相而言,本来不空故。学习佛法必须明白,差别与平等的义理。我们应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能所的妄心,实无可空故。法华经中所说的种种比喻,都是为了明白真如实相故。若人离念,真心即显,常恒不变,一切所修之法,都是为了离染,唯证相应故,以上都是离开凡夫心念之所想相的。下说心生灭门,也是依止于如来藏,才有生灭心。圆觉经说如来藏是生死之因,因为无明乱动,故有生死。 如来藏在佛就成为无上道,在众生就流转生死因,故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起信觉悟就从这里开始。 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 这个是通常的阿那耶识,起信论是说依真如而有染净分别,故名阿梨耶识。始觉是镜子有尘垢了,尘垢磨尽叫本觉,镜子本是一,是故本始二觉,原无分别,如人疾病了,这个叫不觉。本始合一就是究竟觉,我们学习这个,是要明白,觉性人人本具,不从外得。又须外力与内修,相互精进,才能恢复究竟觉。本觉是人人本有的佛性,不觉就是烦恼无明习气。褝宗所说当下一念起来以前,即是父母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就叫生相无明。下说生住异灭四相。惭愧子念照分享,2022年3月28日下午3点记,南无阿弥陀佛。愿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