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4日
(2014-02-14 17:45:15)蕃薯破腿多
劉紹銘
錢鎖橋編選的《林語堂雙語文選》跟中文大學出版社以往出版的中英對照雙語文選有顯著的分別。文選所收各篇原為英文,後由作者自己中譯,內容雖然一樣,但增刪的地方不少,因此不是一般的英漢對照語文讀本。
林語堂提倡「洋涇濱」英語,認為Pidgin
English優點多多。譬如說你邀請某女士晚飯,她留話給你說“unable to
come”,「你心裏總在疑心,她也許會改變主意而終於來吧。」但如果她給你的答覆是一個毫無轉圈餘地的“no
can,”你就死心吧。
林語堂的洋涇濱文字,福至心靈時,每能叫人噴飯。「來講克姆去講哥,番薯破腿多,念四吞弟否,買辦康不羅。」這算不算幽默?也不必計較了。總之,你若能猜出句子中的幾個諧音,唸着唸着,自有一番樂趣。試解讀如下:「來講come(克姆)去講go(哥),番薯potato(破腿多),念四twenty-four
(吞弟否),買辦comprador(康不羅)。」
〈今譯《美國獨立宣言》〉和〈為洋涇濱英語辯〉這類文章,雖然怪趣,但算不上「幽默大師」的代表作。「幽默」之說沒有一家之言。且看辭書怎麼講:幽默「為英文humor之音譯,為調侃之語吻而含有深刻諷刺之意者。」錢鎖橋收選的二十五篇作品,每篇都多少帶有「調侃」和「諷刺」之意。有些文章,其正言若反的意味,單看題目已知究竟。〈上海之歌〉開頭就說:「我歌頒這著名銅臭的大城,歌頌你的銅臭,與你油臉大腹青筋黏指的商賈。」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流行過一種叫「怪論」的雜文。稱為怪論,因觀點處處與主流價值取向背道而馳。其實怪論的祖師非辜鴻銘莫屬。他認為男人三妻四妾,等於茶壺有多個茶杯配襯的道理一樣。同輩皆以婦女纏足為華夏文化之恥,辜老獨戀三寸金蓮之異味。林語堂幽默小品的基調是contrarian,可納入怪論傳統。叩頭跟纏足一樣,是再封建不過的「古禮」,沒想到林語堂卻拿來「幽默」一番。他在〈叩頭與衛生〉一文說,「據兄弟私見,摩登姑娘,欲求苗條的身段,當以練習叩頭為上策。與其倒臥地上兩腳蹺天亂踢,莫如學習叩頭,日行三次,一起一伏,腹部之餘脂剩油盡溶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