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观察:与北京对比英媒盛赞伦敦开幕式

(2012-07-30 00:22:49)
标签:

北京

奥运

伦敦

对比

媒体

盛赞

文化

分类: 媒体观察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7月28日凌晨、以主会场火炬被七名少年共同点燃宣告结束。当天英国报纸以罕见的统一口吻,盛赞开幕式演出。

http://www.iseeuk.com/uploadfile/2012/0729/20120729033427919.jpg

《卫报》、《泰晤士报》、独立报》、《太阳报》推出奥运开幕式的珍藏纪念版。除了《泰晤士报》的封套以余晖中奥运场馆上空的天际、飞机划出红白蓝三色的静动结合为头版外,其余所有报纸都选择撒着金光、耀眼夺目的奥运五环升起、或204个铜质花瓣汇合后燃起的熊熊主场火炬为头版大图。

 

 

 

频繁常见的修饰词汇包括:精彩绝伦;无以伦比;最棒、最壮观的奥运表演;奇迹之岛;奇迹之夜。众多媒体把女王在邦德短片中客串评为本届开幕式的最大惊喜。

 

《独立报》以“伦敦点亮世界”为头版大标题。该报首席体育记者詹姆斯罗顿曾在几天前撰文,对“奥运遗产”的概念深表怀疑,他在28日的评论中说,“仍然不知道这次体育盛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是我们从开幕式看到了无尽的可能和希望。”

 

《泰晤士报》首席记者戈登雷纳感慨道,2008年北京奥运后,伦敦如何与之相媲美,答案只有一个:展开最丰富和疯狂的想象。

 

“与北京奥运开幕式展现的精准和事事尽善尽美相比,伦敦的开幕式出现了邦德、国家健康服务的600名护士,还有40头活羊。整个演出疯狂、有些傻气,但是非常英国,精彩至极。”

 

“这是导演写给英国的情书,”戈登雷纳赞道,“让现场的观众唏嘘不已。”

 

“当熊熊燃烧的巨大五环升上天空时,人们不禁要为四年后的里约热内卢捏把汗。”

 

就像当年人们为伦敦捏把汗一样。

 

《金融时报》记者撰文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水晶石公司的协助和支持,开幕式现场的电脑数码呈像既梦幻又逼真,不但使电视机前的观众直呼过瘾,连现场的七万名观众也成为整个视觉大戏中的一部分。

 

《金融时报》头版以“地球上最棒的表演”形容伦敦奥运开幕式,认为“视觉冲击有些地方可与北京奥运开幕式媲美。”

 

《每日电讯报》对演出的总结,是“千种乐器的交汇,表演是喧闹的、反叛的,但同时又美妙动人,让人觉得惊喜刺激。整场演出是舞蹈、电影、音乐等各种文化和历史的混合,它温暖、诙谐,让观众长久地微笑着观看、回忆。”

 

《每日快报》认为开幕式体现出了“英国最好的一面”,整场演出荒诞不经,但是非常英国。

该报奥运记者尼尔斯贵尔斯形容说,“在‘伦敦碗’里,牛羊成群,水车悠悠,白云朵朵,绿草茵茵,炊烟渺渺。名人汇聚出场,加上一场现代爱情故事的演绎,还有女王客串出镜......炫目又离奇。”

 

《太阳报》头版标题:“对了,这就是一个英式派对!”在紧随其后的第二和第三版上,开幕式导演的照片和奥运五环标志配在一起,标题是:五环王。

 

《太阳报》还登出一组读者评论:“儿童参与是亮点!”

 

“引人发笑的情节。女王、邦德让人记忆深刻。但是怎么没看到黑色出租车?”

 

“女王出场是大爱!”

 

“没有时间想很多,身边有不少人感动得流泪。”一位参加演出的的52岁护士如是说。

 

 

奥运开幕式的一组数字:

 

965鼓手,大部分是志愿者

 

500个麦克

 

音响器材重50吨

 

15000平米的表演场地

 

7500 名志愿者参与表演

 

34位家畜管理员

 

运动员入场时,音乐节拍为每分钟120下,以保证进场速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