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砾漠先生
砾漠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92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年夜

(2019-02-15 16:23:13)
标签:

情感

分类: 原创小说

短篇小说

 

小年夜

 

洪砾漠

 

    朱福先习惯按照他的家乡鄂东巴河上游农村风俗在腊月二十四日夜晚过小年,在除夕(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过大年。可是,入乡随俗,在××(××三角洲地区)打工的朱福先得知溇河市茹家泾的人们习惯在大年(除夕)前一天夜晚过小年,在有的年份就和当地农民一样在这一天过小年。不过,戊戌年腊月二十三日(公元2019128)夜晚,年过半百、人到中年的朱福先因为心情不痛快,又在这天夜晚学习北方人和浙江人的风俗而过“小年”。所谓过小年,不过痛饮一袋来自徐迟家乡的湖州花雕酒(黄酒)——他习惯在液化石油气灶上用锅煮菜,在铁皮锅盖上预热一袋黄酒,一边狂饮大嚼,一边在心里将××三角洲地区的官员和包工头们痛骂一顿。骂完了,心头解恨了,小年也就马马虎虎过去了。在住宅东侧的泥土地面上,用柴禾、泥巴炉子和铁皮壶烧开水和洗澡水时,经过小小的冷风一吹,头脑又清醒了大半,觉得他在心里骂人也有点缺德。俗话说,有事骂人三分罪,无事骂人罪难当。再说,在心里骂人也好,张嘴大声骂人也好,一边吃喝一边骂人也好,都于事无补——在数个建筑工地上辛勤劳动的工钱今天一分钱也没有要到。忽然,从铁皮壶中央空洞里蹿出的红彤彤的火焰将他额前的头发烧了一些。头发的焦糊味钻进了他的鼻孔。他似乎酒醉后又清醒了一大半,想起120年前的“小年”腊月二十三那天下午,一个小生命从母腹中溜到了炕头上,他的母亲因为煤气中毒昏迷过去了,幸亏他的出嫁了的大姐及时赶回了娘家——北京西城区小羊圈胡同5(后来更名为小杨家胡同8),既救了小生命,又救了小生命的母亲。这个小生命叫舒庆春,长大成人后以笔名老舍闻名于世。他出生的那一天是农历“小年”,又是公元189923日……今年129日又是××早期领导人之一瞿××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朱福先已经接到××市瞿××纪念馆发来的邀请函,第二天要去××开会以。他猜测参加这个纪念会的干部和人员当中恐怕只有他一个人是特殊身份的人——农民工。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既有其符合社会科学发展的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朱福先又发现手机里有一条新的微信(还有图片):春节前,农村公路上堵车了,近万辆车堵10余公里……

朱福先懒得多看手机屏幕里的微信和图片,将手机搁在床边的木桌上,信手拿起一本枕边书——陈铭(19395月出生的广州市人)著、××人民出版社(××体育场路347)20057月第1版第1次印刷,××桐庐瑶琳镇富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剑气箫心——龚自珍传》,信手翻到第30页,见这一页有一阕词叫作《湘月》,是龚自珍生前写的,序云:“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词如下: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陈铭解释说:《湘月》这首词寄托了龚自珍(1792-1841)的雄心壮志。“怨去吹箫”的“箫”,比喻文化建树;“狂来说剑”的“剑”,比喻建功立业……

朱福先翻看《剑气箫心——龚自珍传》,知道龚自珍写《湘月》(天风吹我一阕)的壬申年是清嘉庆十七年(大致相当于公元1812),此年农历四月,龚自珍随母亲段淑斋(段玉裁的女儿)××外公(文学学家段玉裁)家,与表妹段美贞结婚;然后,他偕妻子返××,游西湖,便写了这首《湘月》词。

朱福先想起农历明年是己亥年(猪年),属相为猪的××老师明年正逢84岁。××生于19358(农历乙亥年)。龚自珍在48岁的时候,即农历己亥年(清道光十九年,第一次××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写过《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杂诗》写作的年份刚好是180年前的年份,也就是三个“花甲子”以前的年份。朱福先佩服古人发现了中国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便于人们记忆时间和推算年份……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干支纪年(月、日、时辰)的法则。干支纪年法其实是中国先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

朱福先坐在床头,对于《剑气箫心——龚自珍传》有点爱不释手的味道,又翻到第246-247页,欣赏《己亥杂诗》中的两首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

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

万千哀乐集今朝。

                  (以上为一首诗)

儿谈梵夹婢谈兵,

消息都防父老惊。

赖是摇鞭吟好句,

流传乡里只诗名。

 

朱福先真的羡慕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有马可以骑着游山玩水……

住处附近的地方传来了一阵鞭炮声,令朱福先想起这天夜晚是小年夜。明天也是小年夜(依照他家乡巴河上游山村的社会风俗习惯过的小年夜);再过几天,到了腊月二十九日,又是溇河当地人习惯过的小年夜。他疲乏地脱掉衣服,卧入温暖棉被窝,脑海里又浮现出白××1970年在××写作的短篇小说《冬夜》开头的文字:

台北的冬夜,经常是下着冷雨的。傍晚时分,一阵乍寒,雨,又淅淅沥沥开始落下来了。温州街那些巷子里,早已冒起寸把厚的积水来。余嵚磊教授走到巷子口去张望时,脚下套着一双木屐。他撑着一把油纸伞,纸伞破了一个大洞,雨点漏下来,打到余教授十分光秃的头上,冷得他不由得缩起脖子打了一个寒噤。他身上罩着的那袭又厚又重的旧棉袍,竟也敌不住台北冬夜那阵阴湿砭骨的寒意了。

……

余教授栖住的这栋房子,跟巷中其他那些大学宿舍一样,都是日据时代留下来的旧屋。年久失修,屋檐门窗早已残破不堪,客厅的地板,仍旧铺着榻榻米,积年的潮湿,席垫上一径散着一股腐草的霉味……

 

××特别喜爱在小说中使用方言词“一径”。在他早年的两本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和《台北人》中“一径”出现的次数非常多。白××曾经嘲讽茅盾写作的长篇小说《子夜》中“狞笑”一词出现了十多次。白××也像五十步笑百步啊!

住处附近又传来了一阵鞭炮声。屋顶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地响。朱福先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201925日、6(己亥年正月初一、初二日)起草于四桂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