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德明和邱炳刚

(2015-10-11 19:14:51)
标签:

文学

农民工

情感

分类: 原创散文

散文                    丁德明和邱炳刚

洪砾漠

丁德明和邱炳刚都是我的建筑木工同事,过去曾经多次和我在同一个工地做工。近年来,见面次数较少,共事也不多。每次共事,又觉得比较开心,有说有笑,甚至要彼此嘲疯一番。

丁德明多次向我索要我出版的书,我总是答应送书给他,却又多次失言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他顶多喜欢看看通俗文学作品,而我写的多半是与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之类“纯文学”作品,估计不对他的胃口。有一次,他看到我的车子的货箱里有一本《尔雅》杂志。这杂志是太仓图书馆办的,其中刊载了我的散文《回望太仓城厢》。丁德明在工余时间读了我的作品开头一段,就发议论:“你写的文章不好,真像散文,散马无缰的样子,一句在天,一句在地,没有上下连接押韵的句子,读起来不过瘾。我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必须押韵,读起来才有味……”我一笑了之,又补充说:“既然我作品写得不好,就没有必要送书给你。”

丁德明是我的家乡麻城市××镇佛塔山人。他的身体比我略高。他平常总是和言细语,性格像春风一样和煦。我从来没有见到他在工地上与人争吵、怒目圆睁的情景。他有一个同村同姓的晚辈叫宽伢,也是建筑木工,也很熟悉木工的活计(事务)。过去,他俩常在一起做工。近年来,因建筑木工事情(劳务)不充足,他俩分开来了,跟随不同的熟人干活。

邱炳刚是麻城×××镇邱家宕人,现年约48岁,性格与丁德明则相反:平素总是大大咧咧,讲话时大惊大咋,好管闲事,干活认真负责。今年104日早晨,我和他在建湖路××号院子里工地见面。他就说:“老余,大概总有一年多没有看到你。你近来在哪里发财?”我答:“发财说不上。就在这里。你这些时候在哪里做事?”

炳刚说:“莫提!像打游击战一样,到处跑。今年春天,我见江苏这边事情少,跑到武汉市汉口去进厂,做沙发,三个多月,不效,没有搞到钱。又跑到这边来了……今年搞渣了(方言,指事情弄坏了)……”

同事屈光华正在我们身边,接过话茬,说“我齐多(方言,即现在)总有二十五年没有到武汉去。武汉有没有变化?”

炳刚放开噪门,高声说:“莫提!武汉变化大得很,好多街道修建了立交桥,两边矮小的楼房都拆了,建了高楼大厦……今年春天,有一天,沙发厂里没有事情可干,我决定去看看我的舅佬头(指内弟,即妻弟)。早晨吃了早饭,我出门,搭乘一条我过去熟悉路线的公交车……莫怪老天生!街道完全变了。我找了大半天,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才找到舅佬头的住处。他住的地方有一小块地方没有变,其余地方全变了,我走错了好远,南辕北辙一样……”

我追问:“你么样不用手机打电话给你舅佬头?”

炳钢说:“我还不是自尊心强,好逞能干?自己以为还记得那些地方的模样,就不想打电话了……”

邱炳刚的性格没变,依然是大惊大咋的个性。

我的建筑木工同事都是熟练的木工师傅,个性又各异,走到一起,在一个工地上干活,又互相尊重,互通互融互补。当然,也存在一些勾心斗角、挖熟人“墙脚”之类的现象。我这里仅仅记述了丁德明和邱炳刚的若干琐事。唯其如此,还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15108-10日,起草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邱炳钢在吃午饭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前者为丁德明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细全伢


丁德明和邱炳刚

丁德明和邱炳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