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杂志刊发《老舍传记四种纪略》

标签:
书话 |
分类: 文化信息 |
文化信息
《今日阅读》杂志刊发《老舍传记四种纪略》
盐田鹤首
苏州图书馆主办的杂志《今日阅读》第26期(2015年7月出版)刊发了洪砾漠书话《老舍传记四种纪略》。这篇书话,洪砾漠以朴实的笔墨介绍了四种老舍传记:①石兴泽、刘明著《老舍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版本);②潘怡为著《老舍评传》(青岛出版社2009年9月版);③舒乙著《老舍正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④舒乙著《作家老舍》(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9月版)。关于老舍的传记应该还不止这四种。洪砾漠为他囿于类似井底之蛙的视野而惋惜,甘愿将自己阅读经验在这篇书话中告诉给更多的读者。
(2015年10月1日,鹤首记)
书话
老舍传记四种纪略
洪砾漠
我这个人是一个“半吊子货”。这是我的家乡湖北麻城木樨河的人们对一种类型的人群的评价的话。所谓“半吊子”(方言将烧开水的炊壶叫作吊子),即一只“吊子”(炊壶)只装了一半左右的水的意思,没有满“吊子”水好。我对于像止庵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1月版《周作人传》这样的学术性太强的传记有兴趣买,有兴趣翻看,却没有耐心细心阅读,即是我“半吊子”性格的表现。
我现在想集中笔墨谈谈四种老舍传记。
第一种,石兴泽、刘明著《老舍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邮100032)2005年7月1版1次印,北京京海印刷厂承印;定价25元。我是2005年11月22日下午在太仓图博中心(原址新华东路,今已改为商业楼)一层选购此书的。这本书给我透了一个底:书的262页说:从1949年到1966年,老舍一方面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一方面又被评为“紧跟形势”而背离文学的“政府官员”。周作人甚至在其日记中将老舍列为“四大无耻文人”之一。究竟怎样看待解放后的老舍,已经成了老舍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我第一次知道解放后的周作人在日记中将四个文人(作家)列为“四大无耻文人”,老舍算一个,却十分愤慨。周作人(1885-1967)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下水,当了无耻的文人;他在解放(1949年)以后,哪里有资格说老舍等人是无耻文人。愤慨之余,我提笔给舒乙先生写信,向他请教他对于周作人的说法的看法。舒乙先生没有给我回信,大概他认为周作人关于“四大无耻文人”的说法不屑一谈。我希望舒乙将周作人日记中提到另外三个“无耻”文人也告诉我,舒乙也没有作出回应。【这是原来的事。舒乙老师已经于今年早些时候亲笔给我写信作了令人信服的回答。——砾漠注2015年10月1日】
第二种,潘怡为(1963年出生、山东青岛人)著《老舍评传》,青岛出版社(青岛市徐州路77号,邮编266071)2009年9月1版1次印,青岛星球印刷有限公司承印,字数35万字,定价28元。我是2009年12月25日(西方人的圣诞节吧)在江苏太仓市新华书店(城厢镇南洋广场内)购买的,当天夜晚阅读了该书的《绪论》。正文第3页下面有个注释:胡絜清《记老舍诞生地》,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这个注释将老舍夫人胡絜青错误地作为胡絜清,实在不应该了。我没有认真读过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潘怡为1984年山东大学毕业,历史学学士。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康有为研究会副秘书长,青岛市收藏与鉴赏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已出版个人学术著作《中国古钱辞典》、《沈从文传》、《崂山佛教》等。由这个简历可知潘怡为是一个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通才”,难能可贵。他写的《沈从文传》,我从来没有在书店见到过;如果我今后在书店或旧书摊上见到了,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到手。老实说,潘怡为著《老舍评传》写得相当扎实,颇见功力,我有时遇到某个有关老舍生平、著作或观点的问题,还是要翻看这本书是否有个说法。
第三种,舒乙著《老舍正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1版1次印,字数17万字,定价16元,江苏凤凰通达印刷有限公司承印。《老舍正传》有两个显著特点:①对于传主老舍的人生经历和主要著作作了高度浓缩性的概述;②语言非常洗练,隽永,耐人寻味。
第四种,舒乙著《作家老舍》,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东四十二条21号、邮编100708)2014年9月北京1版1次印;北京顺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定价76元人民币。710×1000㎜16开。20万字。精装本,封面为青灰色布封的,还有硬纸壳书套,书套外面还有透明塑料薄膜包装,简直是精而精的包装,真令我叹为观止,击节赞赏。正文有345页。今年(2015)4月6日下午(阴天、小雨),持优惠购书卡,购于江苏太仓市城厢镇公园弄内的席殊书屋,85折,实付人民币65元给店员。
《作家老舍》正文前面两篇序文:一是胡絜青生前写作的散文《恋家》,行文如涓涓清泉,沁人心脾;二是舒乙为这本书写的自序《细节老舍》,开头说:“过去的8年里,我陆陆续续又写了40余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文字,差不多都是纪实性的,有考证性,有回忆性,注重细节,着重生平,点点滴滴,可以集成一本小书,取名《细节老舍》。”既然这本书的重点在记述老舍的生平细节,我就非细心阅读不可。舒乙的序文还告诉我:这本书收入了新发现的老舍及其相关照片18张,还有5张是1949年以前拍的,弥为珍贵。这也是我要细心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还有,舒乙老师花8年心血细心思考过的文章,不能不细心阅读、品味。
《作家老舍》正文分作四辑,第一辑有8个小标题,第二辑有9个小标题,第三辑有8个小标题,第四辑有4个小标题,总计有29个小标题。我第一次阅读的文章大致如下:①《沉寂六十七年半的珍贵照片》(记老舍等人1938年3月27日在汉口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大会的纪念照片终于被舒乙寻访到了的经过;照片上有87人,大约为当日出席者总数九分之一);②《四世同堂》手稿本故事;③《正红旗下》中的地理环境(此文尤其珍贵,目前在世的能够一一指出老舍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写到的北京的地名、物产地点等掌故的老年人恐怕只有舒乙这一代人最有权威性;我希望舒乙等老年人多作这方面的研究工作);④最后见证的消失(舒乙在此文中记述北京小杨家胡同8号【原小羊圈胡同内】院里的一个见证历史的老枣树被无知的人们锯掉了的事情;实在令人气愤。我深怪舒乙为什么不早点向北京人民政府提出保护老舍出生地所在院子里的一棵老枣树呢?)⑤一颗温暖的心(巴金1977年12月22日致胡絜青的信及舒乙注释);⑥老舍赴美前后的十二封信;⑦赛珍珠关于老舍的重要信件;⑧《骆驼祥子》有了博物馆(青岛市黄县路12号);⑨老舍和胡絜青的墓。大概是以上九篇是我第一次阅读到的舒乙文章。这本书的最后两篇文章《老舍最后的两天》和《再谈老舍之死》,应该是我原来在其它书刊上阅读过,这次重新阅读,大有“温故知新”的感觉。
《作家老舍》一书应该说是舒乙先生晚年最花费他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的一部书,是一部可以留传后世的书。这本书的显著特点:①细节真实、生动,感人肺腑。②信息量大,重点又落在老舍生平(人生经历)的勾画和追述,条分缕析说不上,却脉络清晰,不像有的意识流小说作品令读者读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的样子。③叙述语言精练,排比句短而又精,具有强烈的吸引读者的艺术感染力。一部书有这么三个特点,难能可贵。
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将石兴泽、刘明、潘怡为、舒乙分别在不同的心境下写作的四本老舍传记作了大致轮廓的梳理,感到心情舒畅,想说的话基本说出来了。说错了,也不要紧,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麦家(浙江作协主席)2015年3月28日在湖北黄石文化论坛开讲座,说阅读就是寻找亲人。我觉得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亲人,还有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分辨历史和社会的是非、提升读者思想境界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和影响。阅读四种老舍传记就使我产生了这样的认识。
2015年4月10日10时——12时51分(日光浴),起草于燕子等多种鸟语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