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空岛”之后将干什么事情?

标签:
历史情感 |
分类: 书话 |
书话
余秋雨“空岛”之后将干什么事情?
——余秋雨长篇小说《空岛》读后
洪砾漠
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观察文学现象的文章《余秋雨面面观》,谈到大学者余秋雨写了《文化苦旅》那样的散文集,写了中国和世界戏剧史那样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的学术著作,写了文化史、国学精要之类的大课题,却不见他写小说。余秋雨好像猜到了我辈(二十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群)的心思,居然动笔写了长篇小说《冰河》,连同名舞台剧也据说上演过了,引起部分文化人士喋喋不休……去年冬天,书店的书架上有好多本《冰河》,我翻看过,觉得余秋雨这部长篇有点雅俗共赏的娱乐性。一个纯文学兼学者想走林语堂的文学创作道路,对于余秋雨来说,实在还是有不低的起点。
《冰河》上书架不久,余秋雨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空岛》(作家出版社2015年4月1版1次印,定价36元)。我先在上海《文学报》4月23日第14版上看到《空岛》的简介文字和节选段落,尔后在新华书店见到单行本《空岛》。
单行本《空岛》实由《空岛》和《信客》两部构成。
《空岛》共有六章,正文前有《引子》,后有《后话》。《引子》讲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紫衣男子走上一座散了架的竹桥,不幸落入水中,眼看灭顶之灾来临了,幸被一个不知名的灰衣女人用竹杆将他拽到河水边,拣回了性命。可是,灰衣女人湿淋淋地遁入了山林。紫衣男子的目的地是两个世仇城堡,一个叫“戚门壕”,一个叫“陈家卫”。
《空岛》第一章:第1节紧接着落水事件,余秋雨告诉读者:落水事件发生在清代乾隆皇帝退位后的嘉庆五年(公历1800年)夏。可是,远因还在乾隆朝:主持修撰《四库全书》的和坤手下有两名学者,余姚籍的徐进士和徽州籍的王进士见面就为徽州府歙县的读音问题争吵起来。歙字有两个读音,一读西,一读麝(麝香的麝),用在县名上就读作麝,可是徐进士读西,就引起一场小小的地方本位主义之争。这种争吵还有历史根源,那就是在两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徽州府出了个叫作五峰先生(正名叫王直)的海盗,在浙江余姚等地犯下了灭村屠城的滔天罪行,跟日本盗贼(倭寇)同流合污。因此,后世的两地人们仍在铭记历史上的仇隙。民间传说,五峰先生死后,他留下来的财产下落不明,一直被民间帮派体系的人们在搜寻。和坤想奏请乾隆皇帝建议朝廷也加入到搜寻五峰先生的遗产的行动中……
余秋雨为了制造悬念,开头不写《四库全书》编修馆在京城什么地方,有多少办公房子,有多少人……却直接写两个进士的争吵。我不禁要发问:乾隆至嘉庆年间,余姚县和歙县是否有人进士及第?如果有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学者撰文指出:这个年间余姚县和歙县都没有出过进士,那么就会令余秋雨哭笑不得。太仓市张溥伯父的宅第里陈列着太仓历朝历代的进士的名榜,我原来参观时还不以为然,心想这个名榜有什么意义?炫耀太仓历史上人才辈出?……现在看了余秋雨《空岛》第一章第一节,我才觉得弄清楚余姚县和歙县历史上有多少个进士,在什么年代产生的,很有必要。
粗略读了《空岛》,觉得余秋雨还是离不开他的本行:中国戏剧史。他将他深厚的中国戏曲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将朝廷中的军京处下派到民间秘密寻找五峰先生的遗产的黑衣人何求安置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何求又将山东籍贯的年轻读书人(后生)岑乙安插到扬州中型藏书楼海叶阁里刺探情报。海叶阁主人赵弼臣祖上点过翰林,老翰林去世后,连续几代人都在福建与人合伙贩茶,没有做大,却足以维持家道。到了赵弼臣手中,与苏州巨富结亲,赵家商事业如日中天。他岳父在十年前撒手尘寰,赵家失去了靠山,但商事却更加兴旺。既然赵府自有商业上的财源,那就与王直(五峰先生)的家谱和遗存(遗产)没有什么关系了。
余秋雨在小说中设置了悬念,很快又将悬念解决了。一事(王直遗产究竟在哪里?)未了,又来一场风波:嘉庆四年正月初四中午,退位了的将近九十岁的乾隆皇帝死了(圣旨上说作驾崩)的消息传到了扬州,全城为了应对“国丧”,处处是抢眼的白幔、白练、白幅、黑幔、黑练、黑幅。酒楼停宴,梓园等戏院歇业……再过十几天,几匹快马传来了朝廷照会各地的消息:在乾隆去世第二天,炙手可热的大贪官和坤被查处,半个月后即令他自杀,民间纷纷传说:和坤扳倒,嘉庆吃饱,抄没了和坤家里的大量财物……
邢部官员来到扬州,想趁查抄和坤的余波在扬州搜刮资财,寻找扬州城下的暗藏的大地库(怀疑大地库里暗藏着大批的金银财宝),将目光投向了赵弼臣的宅第……扬州官员却为了顾全地方官员的脸面,采取谨慎而又不与邢部官员合作的态度。邢部官员设下圈套,企图诱捕赵弼臣和赵南父女……赵家父女在梓园(戏院)老板夫妇密谋布置下企图乘船逃出扬州的情节写得很紧凑,扣人心弦。可是,余秋雨又很快露出了底牌:赵弼臣为了掩护女儿赵南潜逃,在大船上向围捕他的官方捕快、官员等投案自首……邢部官员捉拿住了赵弼臣,提审后一无所获,遂决定将赵府至梓园之间的暗藏在地下的地道翻挖。翻挖之后,仍一无所获。反而使扬州城交通堵塞,盗贼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空岛》的后半部分的情节显得空泛,已经由悬案推理侦破小说转变成了爱情小说:何求与妹妹小丝的感情纠纷是明线,小丝(赵南原来的贴身丫头)与岑乙的爱恋,结婚过程是暗线……到头来,岑乙和小丝流落海边岛上……
余秋雨的《空岛》写得实在不高明,好像是百万言的长篇小说的节录本。可是,余秋雨却又没有能力惨淡经营出一部百万言的长篇小说,写出的小说作品又像百万言长篇小说的缩写本。
写作长篇小说,严格说来,成功的诀窍有很多方面,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形象思维能力。然而,惯于写文化散文和研究戏剧史的余秋雨长于理性思维,搞逻辑判断,归纳推理,考证事物的来龙去脉是他的长处,他却不具备多少形象思维能力。所以,《空岛》和短篇小说《信客》不算小说上乘之作。
最不能令我信服的地方是余秋雨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深入挖掘和研究好清朝的历史,具体地说,余秋雨不能在《空岛》中具体描述清朝朝廷设置的《四库全书》编纂机构的具体地点、房屋布局、人员编制、管理措施,也不能准确地写出嘉庆四年扬州府知府的姓名及其手下官员的姓名,这说明余秋雨根本对清朝历史知之甚少。所以,他写小说,只能投机取巧,拿自己熟悉的昆曲等戏曲知识来填充小说框架中的空洞部分。
余秋雨在《空岛》中虽然竭力注意小说故事情节前后照应问题,却又有重大失误。如果作者在小说中虚构余姚籍的徐进士和徽州籍的王进士再次出场,如赵弼臣身陷囹圄后,恰巧徐进士和王进士到扬州寻访故旧,共同协作,营救赵弼臣,扶助藏书楼和昆曲传承事业等等。可惜,余秋雨没有这样写。
余秋雨与我可以算得余氏的本家。读者朋友,您别忘了我原来叫余品友、余怡平,本来不姓洪。洪砾漠是我的笔名。我也不想与福建晋江籍的余光中老先生、浙江余姚籍的余秋雨先生搞“同族联宗”(《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营缘攀附宁国府和荣国府的鬼把戏),只是,我对于余秋雨这个本家爱之特深,所以责之甚厉害。
余秋雨写了长篇小说《空岛》之后干什么事情呢?这是我粗略读过单行本《空岛》之后首先想到的问题。恕我直言,余秋雨的《空岛》比王安忆历史题材的小说《天香》相差甚远,比王蒙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巴金《家·春·秋》、茅盾《子夜》、老舍《四世同堂》和《骆驼祥子》、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沈从文《长河》和《边城》相差甚远。我建议余秋雨将笔触伸向中国现代至当代的农村,以他的自传《借我一生》为蓝本创作余姚乡士小说。他的根在他的故乡浙江余姚,他的童年经验与余姚这一方水土紧密相连,而且,故乡情结和童年经验恰恰是一个作家的宝贵财富,所以,余秋雨利用故乡情结和童年经验,写作以余姚乡村为背景的小说才可能使他的小说创作出现新的突破和成绩。
2015年5月3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