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2014-05-14 16:45:36)
标签:

散文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散文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砾漠先生还乡记》之六A

 

2014429(农历四月初一日),星期二。

晨约3时,梦醒,听到室外有布谷鸟的叫声:“小麦快割”(谐音)……503分,住宿的房间的窗玻璃上有亮光;窗后有小鸟叫声(好像是画眉鸟的叫声);我坐在床头,开了墙壁上的日光灯,补写昨天的日记(昨天中午,乘坐的长途公路客运车启程,从江苏省太仓市陆渡镇花园街出发……途经安徽省境内的试刀山隧道;见路边有一块路线指示牌,标示去褒禅山的方向。想起我在高中时期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王安石写的《游褒禅山记》……夜820分许,我在屈家畈街上下车;夜10点多,我在文俊姐家的主楼一层的一间房里休息,坐床头,听到窗外的田野里有青蛙的叫声;多么熟悉的乡村景物和蛙声唤起了我许多童年的记忆……)

早晨,屈家畈的天空呈多云态势。远处有咕咕咕的野鸡叫声。近处有家鸡啼鸣,小鸟唧唧呀呀的声音……在屈家畈街上候车时,见街对面的一幢楼房前面有一个熟食摊点(一个中年男人在锅里用油炸油条卖)。有一个人从摊子上买几根油条用塑料薄膜袋装着,提着在街上走。我见此情景,改变了去麻城市区过早的想法,走过去,花2元人民币买了两根油条。卖油条的中年男人用一张彩色油墨印刷而成的广告纸包着油条递给我。我想到彩印广告纸上的油墨有毒,将广告纸扔掉。直接用左手手指握着油条,边吃边候车。614分许,一辆从张家畈街道开往麻城市区的中型客运车来了。我一面吃油条,一面上车(车钱20)。屈家畈的天空:朝阳出来得早。

车上有一个熟人叫卢高明(彭偶祥的内弟),座位和我邻近。他也是去麻城市区,和我攀谈起来。我和他原来(1996)在江苏省吴县市通安镇青山采矿厂(采石场)共事约大半年……720分许,中型客运车到市区老车站门前一条街的边缘地带停车(旅客下车)。车站及旁边的房屋拆掉了大半,废墟上有人屙屎阿尿……

8时许,我步行,穿过将军路,转入建设东路,见一个小巷口的墙壁上有一块蓝漆面的铁皮上有三个白色的字:刘家畈。我就从此巷口入巷,走出巷,就到了麻城市文化馆正门前面的一截小路。

文化馆院子内锣鼓声和音乐声骤起,红色布搭建的舞台上有十多个身穿红色衣服的红叶歌舞团的职员们在排练节目。老馆长项绪元等人坐在舞台前面(南面)的朱红色漆面的木凳上观摩。

项绪元见到我,立即从木凳上起来,带我上办公楼二楼,入他的办公室,用电炊壶烧开水,预备泡茶……他原任文化馆馆长和麻城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现在将两个职务都让贤给了别人,退居二线;身材略见单薄,人却机灵。不断有人来房间,询问2014年初期,麻城市新年文艺晚会暨项绪元音乐作品演唱会(中国供销·鄂豫皖农商大市场之夜晚会)的盛况。项绪元总是笑眯眯地答:“搞过了……”

文化馆的现任馆长余炳俊来到房间,和我见面。他立即拨打几个人的手机,请对方来馆接待我。他本人上午要下乡办事,非常忙,对我表示歉意。

65岁的老作家林明康来了。将我的短篇小说《爷爷牵着一只金黄狗》刊发在1998年第1期《麻城文学》上的董胜来(草千里)来了,将我引入他的戏剧创作室,座谈。《大别山文学》主编缪益鹏兼任文化馆中共党支部书记,因他的弟弟病重住院,不能到馆里来,打电话给我……《大别山文学》编辑部主任郑兰芳()来了……我没有什么创作成绩,回到家乡,受到文艺界领导、老师和朋友如此这般的礼遇,内心感到惭愧。中午,郑兰芳、董胜来、项绪元、林明康、鲍五香等人和我在××酒家敘谈,餐饮,甚欢。

29日下午,我到麻城市委大楼。麻城文联主席熊亚兰、文友占建怡、屈苇滨等,皆在忙各自的事,未能见到他们。文联的鲍捷、周芳接待我、杨××老师,很热忱,赠我6册今年第1期麻城文联主办杂志《杜鹃》。从文联出来后,我专访了李桂斋老师(详见《李桂斋老师人生的两着棋》)

第二天上午9时多,屈苇滨在他的办公室接待我,叙谈约20分钟。他现任麻城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编《麻城文史》杂志和《麻城文化丛书》等,工作繁忙,仍挤时间接待我。我接受他的赠书,觉得不能占用他的更多时间,又要见预约过的占建怡,所以我主动与他辞别了。占建怡现任麻城政协副主席,业余笔耕,在办公室里等我;见面,叙谈,重点谈王家边水库旅游情况,王圆箓(王圆禄)故居、纪念馆筹建的事情。

430日上午11时前后,我专程拜访了麻城文坛老将金仕善老师。我到了预约地点,见他高大欣长的身体出现在巷子深处。他摇摇晃晃地走来,又将我引入他的办公室。他说:“我身体总体还好,就是痔疮磨人……”

金老师可以说是老当益壮,担任着麻城市传立文化教育促进会会长,《麻城文化丛书》主编等职。他原来签名赠我四卷《金仕善文集》时称我为“洪砾漠小老乡”,这次签名赠一本他的新著《我这大半生》时称我为“洪砾漠文友”。可见,我在他的心目中升了一个小层次。

金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两个人。一个是程中才,是金老师的助手。另一个是一个老头,头发花白了,脸庞严肃,鼻梁上架着一副透明近视眼镜,正在低头、聚精会神地改写文稿。金老师介绍说:他就是江乐山,麻城文艺界的一个老作家。我早就读过江乐山的作品,今天第一次见面了,合影留念。可见,文艺界的人们的交往是不分男女老幼的,皆为神交已久的朋友(读古代人的著作,外国人著作的中文译本,读者将会成为古代和外国的先哲、文人、诗人的朋友)

这次回家乡,能够见到上述这些老师和文友,十分高兴。由于时间太紧,没有见到熊明修、李明(麻城作协主席)、熊亚兰等人,好在今后还有机会见面。

祝愿麻城文艺界出成果,出人才!

 

2014514日上午10时——1142分,起草于太仓枫泾村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卢高明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林明康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郑兰芳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文化馆会计、洪砾漠、董胜来、余炳俊(从左至右)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董胜来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老诗人余伯希与夫人高巧云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屈苇滨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程中才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江乐山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金仕善与洪砾漠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麻城的早晨和文艺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