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到话腊八【原创】


腊八节到话腊八【原创】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打开微博热搜,“腊八节”一词登上榜首,阅读量过亿。“腊八节”导语这样说到:腊月风和意已春,腊八节即将来临,祭灶求平安,准备好暖和的腊八粥......快来一起带话题#腊八节#发博,说说你身边的腊八习俗吧!网友们纷纷跟贴、评论、点赞,
在微信朋友圈、在好友圈、在抖音号,叙说自己家乡腊八节的习俗,分享腊八节美食,在腊八节送上一份真诚的祝福!!!
人民日报发博,以“一起迎腊八啦!过了腊八就是年”为题,“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腊八了,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你今天准备吃点啥?从这天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打扫屋子,迎接新春的到来。团圆的脚步越来越近,一起期待农历龙年。
央视网发博,以“宋代之前腊八喝酒不喝粥”为题,今天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整个腊月的关键词都是“过年”,购物车里有点“小贵”的大衣也狠狠心下单了,这不“买年货”嘛!古代的“腊日”也特别热闹,祭祀先祖、举杯痛饮,杜甫《腊日》诗中描述“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到了宋代,人们将腊八定为腊日,腊八粥也正式登场。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时过迁移,腊八节喝腊八粥,在南方也渐渐流行起来,在广东,腊八节常用的是八宝冬瓜羹,在四川,将腊八粥做成甜咸麻辣,在广西,还在腊八节制作糍粑,在长沙,还将腊八豆作为腊八节的家常菜肴。等等,各地的习俗各异,但都与喝腊八粥有关。
腊八节喝腊八粥,民间有许多传说,比较盛行的有两个,一是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二是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有许多的寓意和象征。祭祀祖先和神灵,腊八节源自古代的祭祀活动,用以感谢祖先的神圣庇护以及祈求未来的丰收和吉祥。祈求丰收吉祥,作为农历十二月初八的重要节日,人们通过食用腊八粥来寓意来年的五谷丰登和生活富足。增进亲情和友谊,腊八节也是一个团聚和分享的日子,人们会与家人、亲友共尝腊八粥,并互赠礼物,以此增进彼此的感情。
在现代,在网络,人们更以“粥”字为题,畅想幸福生活,祝福美好未来。网友@美乐爱煲剧,就送上了一组“粥”字福:“逢腊八,喝宝粥,好运开始,“粥”而复始,快乐从此源源不断”、“愿你喝过最软糯的粥,也尝过最甘甜的酒”、“生活就像腊八粥一样丰富多彩,日子就像腊八粥一样甜甜蜜蜜”、“粥到,暖上心头,花到,喜上眉梢”、“愿有人与你共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新时代下的腊八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内涵,不仅仅涵盖了祭祀、祈福的喻意,而且还包含了对家庭团聚和对健康的追求等多个方面,更有一种对新旧交替、畅想未来的含义,腊八节有着“腊者,接也”的说法,意味着新旧季节的交接,同时也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人们驱除疫病、轻装上阵,用最好的心情,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架起吉祥的锅,点燃快乐的灶,倒满好运的水,洒把幸福的料,慢慢烹制一碗腊八粥,送给你,用品尝,你会收获无数的好运,无尽的幸福,祝腊八快乐!!!
(薛智之0616,即日晨,于杭州,文中部分叙述摘录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