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影片《第二十条》观后感【原创】
龙年春节档影片正在火热上映中,其中影片《第二十条》大卖,后续更有冲击票房前三的实力。关于这部影片影评的文章,多次冲入微博热搜榜,引发了人们关于“法律是什么”、“公理在哪里”、“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等话题的热议和评论......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也随着人流走进了影院,体味影片《第二十条》带给我们的感召力。
影片《第二十条》实际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第20条款。这一条关乎正当防卫判定的法律条文,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入的剖析和呈现。王永强不容村霸之子刘文经长期凌辱聋哑妻子,奋起反击致刘文经重伤身亡;韩明的儿子看到有同学被霸凌,勇敢伸出援手致人受伤;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看到女乘客被男子欺负,激愤下将男子砸伤……三个故事线索环环相扣,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通过喜怒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情与理、法与理、法与情的平衡中求索,在老百姓心底那个有关公平正义的探寻中解答。
在我看来,影片《第二十条》是一部以解读“正当防卫”、申张公平正义为题材的法治宣传片。正当防卫、公平正义,是这部电影贯穿始终的关键词。观影中,印象最深的是主办检察官吕玲玲被解职后,湿着眼眶与韩明的那一段对白“郝秀萍为什么会选择跳楼?那是因为她对法治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如果我们不能让她重新找回希望,我们又怎么有脸穿上这身衣服”。这段话道出了最底层老百姓的心声,也道出了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吕玲玲最后还有一句话,也令人动容“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我还想在这后面再加一句“还有社会的公平、正义、风气,因为它关系到是非、公道和人心”。
影片中,无论是韩明的儿子坚决不肯向霸凌道歉,还是公交车司机张贵生受委曲牢狱后坚持上访......某种程度都代表着普通百姓对“正当防卫”与维护正义的一种期盼,是对“不能让好人不仅流血还要流泪”的一种不屈。作为观众中的一员,影片中的这些故事,确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百姓身边的事情,看似遥远,却时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最高检用通俗的话语解释了“正当防卫”:“被打了为什么不能还手?见义勇为有什么错?被反复折磨、欺辱,面临重大人身安全,为什么不能勇敢反抗?正义应该有自己的底气。当人们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不能过于苛责”。
影片之所以能受到观众如此的抬爱,因为她是借“正当防卫”之题,弘扬公平正义和见义勇为精神,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做好事、申张正义更有底气。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表示:“《第二十条》提醒我们,司法人员需要在解释与适用法律中回应和实现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期待,让司法结论与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同频共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电影制作方之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表示:“我们在创作之初就是想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激活沉睡的法条,制止不法侵害,弘扬正义和见义勇为精神。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我眼里,法律和司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维护公平正义,法律和司法的权威也来自于公平正义。公平和正义早已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这也是老百姓发自内心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它只需要被激活。影片的最后,当韩明终于在听证会慷慨激昂地说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刑法里的56681字都是在诉说公平正义”时,观众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激活了百姓早在心中的公平正义,并且有了真正的答案。这是公众与社会价值、法律价值的共鸣,这也是我认为影片《第二十条》最为成功的地方。
(薛智之0616,即日午,于杭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