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思小妞
01
“我之前一直希望要个女儿,因为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肯定和我亲。可是当老婆进产房的那一刻我不自觉双手合拢对上天说‘老天爷,求你给我们老李家赐个儿子吧’,还好达成所愿了”。
这是我的一位大学老师说的话。那时对这些话有点鄙视,“在这个年代又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还有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现在再想起这句话,我有点佩服他愿意承认自己重男轻女,毕竟在这个年代,受过教育的成年人都不好意思当面拿性别说事儿。
比如,我认识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在得知你怀孕后都会说“恭喜你怀孕了,第一个宝宝会让你觉得很幸福。”当怀孕五个月能查出性别时,得知你怀了儿子,他们会说“哎呀,真是太棒了,怀了个大胖小子,说实话吧,还是生儿子好啊。”
再比如,有人第一胎生了女儿,想怀二胎时大部分人会用这样的说辞“再生一个给女儿做伴儿”,但如果第一胎生了儿子,生二胎的人就会理直气壮的说“多希望这次是个女儿啊,凑成儿女双全一个‘好’字”。
再再比如,在怀孕期间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想要个儿子,大家要么说“生男生女都一样”,要么就是特意强调“我喜欢女儿,女儿乖巧,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反正我是几乎没遇到过当面说“真想要个儿子”这种话的人。
为什么我们不敢承认自己就是想要个儿子?因为一旦你说了,就很容易被人贴上“重男轻女”这样的标签,这个标签背后有很多延伸出来的恶意,比如你思想守旧、歧视女性。可我相信有父母的确喜欢生女儿,就像有父母也一定希望自己生的是个儿子一样。
02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正是我们矫枉过正,太刻意强调“自己就是喜欢女儿”所以才会显得“重男轻女”这个问题至今依旧乍眼。
“重男轻女”是个问题么?当然。但我们不该把指责对向个人,因为这是时代和社会所导致的顽疾,与个人素质、教育、家庭背景、地域环境关系甚微。
就像我爸妈,他们也喜欢儿子,但碍于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只能生我一个。在我爸的观念中,生儿子是因为在当今社会男性成才的概率更大;而在我妈的观念中,想要儿子是因为她自己是女人,知道作为女人要承担多大的生理痛苦。
我相信父母的理由,但我也相信在骨子深处我爸妈这代人喜欢要儿子肯定也受姓式和养老观念的影响。儿子永远都是自己人,女儿迟早是别家的人,儿子能指望他养老送终,女儿——能指望上么?
事实是,在各领域取得建树的人的确是男性比女性多(当然,这未必说明女性基因不如男性,而是有很多因素造成,比如早期社会根本不给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而女性在当今社会因为能力提升、经济独立看上去也更加能“靠得上”了。
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因为政策限制、物质条件发达,很多人已经抛弃了“女儿是外人”、“养儿要防老”这类陈旧的观念,生了女儿因为是自己唯一的骨肉,所以也会好好疼爱。加之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对他们投入平等、细心的教育,未必前者在成才的几率上就比后者小。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被动接受,城市里“重男轻女”的问题虽然依旧存在,但较之过去、较之农村已减缓很多。
其实,争论生儿子好还是女儿好根本没有意义。作为父母,你希望并教育TA成为什么样的人远比你希望TA携带哪种染色体更重要。
03
我爸妈即便想要儿子但也从来没有不待见我。我说想去大城市闯荡他们支持、在上海稳定后我又说想来美国看看他们也支持,我说想实现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成为一名作家而这几乎是一条不靠谱儿的路他们还是支持。
有时谈起“重男轻女”这类话题,即使每次他们表达出还是想要个儿子的意愿时,我一点都不介意,内心也不会觉得受伤,因为我知道他们把最好最多的爱都给了我,让我成为做自己的人。这才是生养教育的真正意义。
在美国,也许还有很多地方无法做到真正男女平等,但至少在大多数美国人——无论是上到60岁的年长者还是新手准爸妈——的观念里已经认为生男生女是没差别的。这并不是说美国人的思想先进,他们之所以能放下这个问题有两个事实非常重要:
第一,美国不限制生育,而且无论一个家庭经济上有多困难,只要你生出来,政府就会提供各种扶持帮你养活、提供教育(当然有精英和非精英教育的差别),这就使得大多数男女在学识和知识上的差别没有那么明显,不会产生男的一定比女的有出息这种想法;
第二,美国的子女不涉及为父母养老的问题,所以无论你生男生女都是“靠不住”的。就像Mike说的,“即便我爸妈有七个孩子,但他们最终还是会去养老院。也许我们美国人挺自私、冷血的,但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04
在国内贫苦地区,“想生儿子”更多时候未必是感情因素而是生存因素所致,因为的确还有很多家庭需要儿子出苦力去养活全家,否则只能等着饿死;还有很多地方只能指望儿子给自己养老送终,因为没有继续、因为女儿出嫁后自己在婆家都自顾不暇确实“靠不住”。
没有富裕的物质条件、人性化的扶持政策、独立自主的精神,随便给他人贴上“重男轻女”的标签是不公平的。除去那些的确恶意对待女儿的家庭,很多个人是不该在“重男轻女”这个问题上背负起道德审判这口锅的。
如果有一天人们能够不再伪装着强调自己就是喜欢女儿;能够坦然地、心口如一地告诉别人自己就是想生个儿子;能够不再把姓氏、成才等诸多外部因素捆绑在性别这件事情上时,也许才是男女平等真正的开始。
END.
思小妞,坐标美国,“轻职场”概念创始人,LinkedIn专栏作者,新浪微博读书签约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