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思小妞
“其实我是个gay。”
我不知道说出这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我明白作为一名听众面对这句话有多诚惶诚恐。
前两天,一位有过交集但没什么深刻关系的朋友在微信上和我聊研究生毕业的迷茫,没聊几句后,我的手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其实比起毕业的迷茫,我现在更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向我的父母出柜。”
港真,隔着屏幕的我倒吸了一口气。我没想到一位泛泛之交能告诉我这么私密的“麻烦”,而作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三知道他这个秘密的人,只因为我曾经在朋友圈转发过一篇连我自己都遗忘的关于同性恋的文章,他觉得甚是温暖,在自己活了快二十五年突然觉得人生苦短,应该活出自我,且当下又情景所至,所以就和我吐露了自己的秘密。
“距离感”真是个捉摸不透的东西,有时候你觉得它有着千山万水的长度,就像曾经我和这位朋友交流时从未想过他会把这么大的一个秘密带在身上,因为他太“正常”了,就像不少名校的研究生一样,钻研学术、热心公益事业,有名企和海外实习的背景,一副蓄势待发、随时人生完美的模样。而有时候,“距离感”又太近,比一张纸的距离还透还薄,就像你不知道何时、在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情况下会收到别人一句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
无论远近,说穿了,是两颗心与心的试探。我们能掌控的无非是组织语言和句子,至于时间、地点、背景,很多时候不由自己。
脚下的距离好丈量,肉眼看不见的距离,咫尺,又天涯。
而作为人类,我们的“距离”有三重。距离会有远近,唯一不变的是都不会是。
第一重,自己和他人的“距离”。
我们可以和亲密的家人分享自己的存折密码,和交心的朋友倾诉那个让自己流泪到深夜的人,但总有一些事是我们会按下不提的,比如,你的另一面长什么样子;那些让自己想起来会觉得脸红但又算不上拷问自己良心的小秘密;以及,正在面对的那位倾听你故事的人,你究竟对他真实的评价是什么。
“直言不讳”这个词在长大以后就逐渐生出了贬义的意思。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都知道“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谁都知道世上没有真正的零距离,谁都知道人心隔肚皮,只是我们不会去问一句“为什么非要这样不可?”
倒不是一定要把他人想的多不堪,说白了那些“闪”与“躲”大多源于自己的无能和怀疑。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玩这场心灵躲猫猫的,因为我们听说“距离产生美”,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可能会无力handle那些由坦言带来的尴尬、难堪和伤害。所以,“心知肚明,就是不说”才是safe的成人游戏。
就像我这位朋友,他不是没有试探过父母的态度,但很明显“四代单传、有头有脸”的爹妈绝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这个人设,明明他和父母是最亲密的,但却无法把自己最大的秘密、最沉重的负担告诉他们。
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会接受“百分之百的支持”、“无条件的信任”、“无怨无悔的爱”这些凛冽的句子其实都有杂质的真相后,会过得比较容易些。
第二重,自己和世界的“距离”。
人很奇怪,我们都知道世界很大,但又总爱动辄抽一下风想要“征服全世界”,只可惜,向来都是世界直接把我们拍死。
世界有他的运行法则和规矩,虽然没人知道这一套东西是怎么形成的、将来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很明显,能够深谙游戏规则的人就可以和世界友好相处、就能得到他的善待。别问我关于游戏规则What and How,如果知道此刻我就不会坐在电脑屏幕前敲键盘了,而是指点江山、环游世界、或者和马云爸爸共进晚餐。
但我能猜想的出被世界善待的人至少有两种,一类是“拎得清”,另一类是“Follow your heart”. 意思就是字面上你理解的意思,只是这么质朴的道理,我们执行起来却总是跑偏。
“拎得清”的人是那些特别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能成为狮子就绝不会求安逸而进化成一只猫,哪怕这只猫是被眷养在世界首富的家里。同样,如果他们只有驴拉磨的本事,也绝不会幻想自己是驰骋草原的千里马。这当中的学问在于你得能把自己算计的特别准,不浪费、不妄想,很明显,我们大多数人数学不好,于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是贴给我们的标签。
而“Follow your heart”的人更是异类。无论这句话之前有多冷清、后来有多热闹、现在又多被鄙视,那些真诚仰慕、坚决拥护、誓死追随自己内心的人,他们就是比我们多了“内心”这个世界。
“Follow your heart”的人不是一条道非要走到黑的偏执狂,而是无论走多少条路都不会忘记终点的那个人。
世界这么大,我却没有丝毫办法告诉那位朋友应该如何面对他的父母,只能无力地说一句“隐瞒和欺骗肯定是最坏的选择,九曲回肠,真相大白才是最终归宿。”在追求“Follow your heart”的道路上,如果我们能做好未必能到达终点的准备,至少也会收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第三重,自己和自己的“距离”。
我觉得这是最近也最艰难的距离。“艰难”是因为距离太近,反而常常让自己看不清全相,或者忘记了看自己。
我自己大概只有在照镜子、吃饱了撑着、无聊到极致或者做了一件特别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才会去丈量一下我和我的距离。答案往往是“还是洗洗睡吧”。
这一重说起来其实既无力又无趣,最终都能归结到“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追求什么?”这类经典、无解又累人的问题,所以我相信大部分的答案都会是“洗洗睡吧”。
可我相信,总有人能把自己看得像照X-ray那样透彻骨髓,虽然还是和自己隔着距离,但心无旁骛的内功就是比别人深厚,不会无故承受那些本不该背负、或者其实可以卸任的压力、目光、指责和评价。当然,还有亲情、爱情和友情这些时不时袭来的莫名原罪感。
所以,我真心希望那位朋友可以把对我说的“Proud to be gay”和“Gay 是我与生俱来的天赋”有朝一日也能安然自若的告诉别人和亲人。而现在,受“距离感”所困的我,能为他做的也只是说一句“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多么希望所有的距离,终能只在咫尺,而非天涯。
END.
思小妞 坐标美帝大农村 LinkedIn专栏作者 新浪微博读书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