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2012-06-11 09:59:02)
标签:

案例

教育

分类: 精彩案例

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

班级:大三班

教师:卜晓雪

活动目的:让幼儿尝试根据给出的条件自编加应用题;体验编加法应用题成功的乐趣。同时为上小学做准备。情节和数量是组成一道口述应用题的结构框架,要让幼儿知道每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起码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最后要提出一个问题。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通过情节导入:花园里开了许多花,有红花2朵,黄花3朵,同时用教具进行演示,孩子们很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在情节的描述上能很好的进行表达。

http://s8/bmiddle/9f16358ftc228ba3a0a17&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http://s5/bmiddle/9f16358ftc228ba86c064&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但在应用题的提问这一部分,幼儿不能将问题提出,而是直接把答案抛出。幼儿把提问部分说成:红花和黄花共有5朵。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对孩子情况不了解,对孩子的要求高了。问题在于幼儿对于应用题的结构不了解,也没有前期的经验引导。于是我改变了一下策略:我先示范编一下,要求幼儿仔细听老师编的应用题说了几句话,里面有几个数字,最后一句是怎么说的,有了要求,孩子们就带着问题很认真地去听,我一遍编应用题一边出示教具,最后问问题,孩子们基本上已弄懂有三句话,出现两个数字,最后一句提出问题。我还要求孩子边看演示边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把刚才的应用题念出来。接着我又出现了蝴蝶和蜜蜂来编,提示孩子在最后一句得用上“一共有多少”这句话,于是有几个孩子举手,我请了杨千惠,他这样编:“有3只蜜蜂,6只蝴蝶,一共有几只?”,太好了!我和全班幼儿鼓起了掌声,这说明他基本上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接着孩子们一起再说一说。最后每个小组自己找来学具,自己编,孩子们拿着学具编的很认真。我请小朋友到前边来编,然后让他请其他小朋友来解答,小朋友更欢喜了。

幼儿的数学活动的开展有时确实有些难度,这才需要我们老师花心思去寻求更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大收获。

http://s1/bmiddle/9f16358ftc228c27f1cc0&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http://s6/bmiddle/9f16358ft79d0e04f2765&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http://s2/bmiddle/9f16358ftc228c3687c51&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http://s13/bmiddle/9f16358ftc228c39c04ec&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http://s15/bmiddle/9f16358ftc228c3f1936e&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http://s14/bmiddle/9f16358ftc228c43d6acd&690卜晓雪" TITLE="大班数学活动《编加法应用题》——大三班 卜晓雪"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