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2022-05-03 20:22:13)
标签:

长城·漫话

军都陉·居庸关

分类: 旅行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在内长城的内三关中居庸关地位极为重要,因为它是京师的门户。

    居庸关位于八达岭岭口(北口)至南口的峡谷之中。这条峡谷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中的军都陉。军都陉得名于军都山。军都山位于北京正北,也称北山。燕山山脉呈东西走向绵延于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海拔1000米以上,山势峻急,成为南北之间的屏障。燕山山脉起于山海关,一路向西在军都山戛然而止,再往西就是太行山了。燕山与太行山两山相夹形成了一道峡谷,在地理学上将这条峡谷作为太行山与燕山的分界线。这条峡谷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孔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峡谷中从北至南构筑了五道关口,关卡重重,所以军都陉又被称为关沟。整条关沟两边,层峦叠嶂,悬崖峭壁,下临深沟,古称绝险。

    居庸关关城建在狭长的山沟中,其南北共设有城堡五座,岔道城最北,八达岭长城居其后,然后是上关,居庸关居中,最后是南口,由此构成了20多公里长的纵深防线。其中以居庸关关城作为指挥中心,为屯驻重兵的地方;岔道城建在最北的山口之处,为前哨关堡;在其后的八达岭山坳中建居庸外镇(即八达岭长城)作为前沿阵地,地势极为险要,是主要的防守关隘;其后为上关城,呈梯级防卫部署;居庸关关城的南面为南口堡,作为内部接应的场所,并起着防备敌兵迂回袭关的作用。

    八达岭是燕山余脉军都山的一座山峰,下面就是关沟古道的北口。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赤城、蒙古,西北往宣化、张家口、大同,东到永宁、四海,“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八达岭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中,形势十分雄险,是居庸关的前沿。这里居高临下,地势险峻,古人云:“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 “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在明代一直是守护京师的第一道屏障。

    八达岭的这种形胜,使这段长城在雄险坚固程度上、军事设施体系上都更富有自身的特点。

    八达岭长城墙体由巨大整齐的条石筑成外壁,使城体造得坚不可摧。

    八达岭关城呈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顶部为长方形城台,四面筑宇墙和垛口。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空心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敌台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全部为砖石结构。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关城·西门·北门锁钥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关城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关城·东门·居庸外镇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桃花盛开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桃花盛开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的精华,其雄姿已成为中国长城的代表。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政要和世界风云人物,曾登上八达岭长城一览这里的壮美景色。

    八达岭长城是一部千年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它见证过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此取道大同,驾返咸阳;见证过元太祖从此入关攻克金中都;还见证过元末代皇帝元顺帝仓皇出京夜走黑松林,泣别八达岭;见证过明成祖经此五次北征蒙古,横扫塞北; 200多年后又见证李自成从此挥师攻陷北京城,推翻明王朝;见证过康熙大军西征葛尔丹;还见证过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历史在八达岭广阔时空里演绎,见证帝王将相在历史的光影中,或辉煌或暗淡地远去。

    除此,在八达岭长城的西北面三里外还建有岔道城。因由此西通宣化,北至延庆,南达昌平,故名“岔道”,曾名三岔口,又名永安甸。此处为八达岭的前沿军事城堡,所以有“八达岭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为八达岭之藩篱”之说。由此构成岔道城—八达岭关城+长城一组完备的前沿防御体系。现在的岔道城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格局。依山起伏的城墙虽不完整但还存在。新修复了东西两座城门,分别镶有“岔东雄关”和“岔西雄关”的门额。岔道城呈东西走向,贯穿东西城门的中心大街两侧的房屋都修葺一新,多为商业用房。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西城门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文保碑·介绍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中心街道·远眺可见八达岭8号敌楼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修复后的城墙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城墙和东门城台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东门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岔道城·古槐暮色


    在八达岭南17里,居庸关北8里处还建有一座关城,名为上关。因在军都县界上,也叫军都关。此处东西两山夹峙,为关沟最窄处,成为居庸关北面的又一道屏障。上关城前身为居庸关旧址,北齐置纳款关于此。隋、唐、五代、辽、金、元的居庸关均置在此处。由于地势险陡,没有发展余地,不适合驻扎大军,于是在上关城南8里处,修建了新的居庸关城。明永乐二年(1404)重建上关城,名之曰上关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修筑京张公路时此关被毁。现还在京藏高速辅路上往上看依稀可见遗存部分墙体和墩台。路旁有北京市文物局立的“长城<</span>上关城> 的全国文保碑和上关城简介碑。 在穿过京藏高速的对面往南不远处有号称“穆桂英点将台”的“仙枕石”。旁边立有一块“上关锁钥”的巨石,说明此处为明上关城的遗址。上关城是昌平区与延庆区的交界处。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上关城·城墙遗迹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上关城·西侧地势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上关城·文保碑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上关城·介绍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上关锁鈅石碑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传说中的穆桂英点将台——仙枕石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仙枕”石刻


    在关沟内居中的关城是居庸关,是关沟诸关的指挥中枢。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居庸关两山夹一水,据险制塞,构成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金史》上说:“中都(金首都)之有居庸关,犹秦之有崤涵,蜀之有剑门”一样。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修筑的。居庸关关城跨关沟两边的山崖而筑,温榆河源头之水从关城流过。居庸关关城“跨两山,周一十三里,高四丈二尺”。自此后历代都有修建,特别是景泰年间又将关城扩大加固,设水陆两道门,南北关门外都筑有月城,现南北关城券门上的匾额就是当年(明景泰十年)修居庸关的真迹。居庸关的南北月城上有城楼三间,为南北向歇山三重檐砖木结构。城楼南北侧各悬挂一块白底黑色“天下第一雄关”巨匾。“天下第一雄关”之名来自清代钱良铎撰写的一篇游记《塞外纪略》“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曰“天下第一雄关”。

    居庸关是军事重镇,其建筑设施达到了最为完备的程度。除了建有南北月城、城楼、敌台、水门外,关城内还建有户曹行署、粮仓、书馆、神机库(即军械库),以及城隍庙、吕祖庙、真武庙、关帝庙、马神庙、表忠祠等众多的庙祠,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这在万里长城关隘中庙祠建设上当属之最。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1992年昌平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

    居庸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风景宜人。从南口进入关沟以后,两侧山峦叠嶂,溪水长流,春、夏、秋三季植被繁茂,郁郁葱葱,登高远眺,好似碧波翠浪,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誉为“居庸叠翠”,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流传古今。民间还流传有关沟七十二景之说,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悦人眼目。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京藏高速上看居庸关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关城前的迎恩坊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关城楼和月城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南关月城城楼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秋色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南关角楼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关城楼和月城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南关月城和东侧城墙及6号敌台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西侧城墙及7、8、9、11号敌台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水关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南关月城内的关王庙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的户曹行署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的叠翠书馆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的城隍庙山门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的城隍庙院内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的圆仓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南关关城外的马神庙(马祖庙)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南关关城外的儒学学宫遗址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的云台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文保碑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居庸关关城内,远处为北关城楼

    南口城选择在关沟两侧山脊逐渐消失的地段筑城,是居庸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口(八达岭)相对,起到巩固居庸关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这里形成了一座村落名南口村,距今有1500多年。北魏时,南口村称“下口”,北齐时改称“夏口”。后者是前者的谐音,但这一改语意不清了。金贞元年(公元1213年),金朝在此重新修筑前朝城池,取名“南口城”。“南口”这个名字最贴切,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对南口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加固,防御设施更加完备。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重修,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再次修葺。

    据史料记载,南口城为不规则长圆形,跨东西两山,南北各开一个城门。除南北城门和楼台用砖砌成,其余墙体均为虎皮墙。

    南口城历经多次修缮,也多次被毁,大部分城墙已不存在,近代由于清未修建的京张铁路、以及后来修通的京张公路南北穿城而过,北墙在早期修建铁路时已经拆毁大半,据说解放后北墙还有一段存在,但至修京张公路时已全毁,在南口公路两侧的采石导致这一带山形地貌全毁,南口城整体轮廓已不复存在。

    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南城门和部分城墙,北城门早在1958年即被洪水冲毁。但南城门及南城门外的影壁依然完好。在南城门的墙根儿处,有两块北京市文物局于20165月立的石碑。一块上面镌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南口城)”。另一块上面是有关南口城的简单介绍:“位于南口镇南口村,北距居庸关7千米,是进入关沟的第一道关卡,与居庸关城、上关城、八达岭共同构成关沟军事防御建筑体系。......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口城仅存的南门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口城南门前的影壁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口文保碑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口城介绍碑


    晚清时期,距南口村向南两公里处兴起了一座集镇——南口镇,一百多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河滩。南口镇与南口城没有关系,它是伴随着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应运而生的。

    作为战略要地的南口,古代有战事,现代也有。1937年,这里就曾发生过气壮山河的南口保卫战。19377月底,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后,沿平绥路西进,目的是要占领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华北。以南口为中心的那场血战,便发生在日军三路进犯的平绥路之时。南口被称作“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门,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军占领察哈尔省,进而保卫察、晋、绥三省,可见南口之战非同寻常。从193788日打响,到826日撤退,历时近20天的南口战役,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寸土不让,以步枪、手榴弹、大刀等落后武器,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之惨烈,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此战,中国军队据守长城防线,血战18天,给予骄横的侵华日军以迎头痛击,最终中国军队按照军令整齐撤出战斗。当时在延安创办的《解放》周刊1937831日第1卷第15期曾发表短评:南口战役“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现在昌平区南口公园所在地为南口战役主战场遗址,公园东侧小山上遗存历经炮火洗礼的烽火台,至今留有炮弹痕迹。为缅怀牺牲的烈士,在公园内树立了南口战役旧址纪念碑。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南口战役旧址纪念碑


    居庸关是北京西北的门户和屏障。关沟峡谷沟长谷深,自古就有“绝险”“天险”之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居庸关、八达岭一线留下过很多次战争的记载。有些战争还决定了一代王朝的兴衰。辽金两朝的灭亡,就同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争有关。辽代末年,金兵攻关时,辽兵隐蔽在悬崖下面,突然崖石崩塌,士兵被压死许多,便不战自溃。金兵占据居庸关时,蒙古军多次攻打该关,夺取居庸关后迫使金朝迁都汴梁;最终蒙古军从居庸关一直打到金中都,金中都陷落。明末李自成率兵先打下宣府(宣化),再入居庸关攻破北京城,明亡。居庸关是天险又屡被攻破,明末顾炎武曾感慨地说:居庸关“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人心去也。”看来一国之运,不在城高地险,而在人心向背。

    如今军都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条重关迭险的古陉道,依旧是北京与关外乃至西北地区来往的交通要道。现代化的京藏高速、京张铁路在此穿越。但不再是依山势曲折迂回,而是逢山穿隧,遇谷架桥,变成了一片坦途。那些古关长城也成为人们游览的风景名胜。


漫话长城(五)——军都陉与居庸关
古军都陉变成了京藏高速路,古陉道如今已成坦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