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二)
(2023-03-06 20:14:27)
在教习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VSEPR模型、及分子空间构型时,我不想让学生只是去记忆价层电子对为2、3、4对时,VSEPR模型分别是直线形、平面正三角形、正四面体。而人教版教师用书,提供了一个案例,让学生分别将2个、3个、4个气球扎起来,感受VSEPR模型。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将气球用绳子绑起来,耗时比较多。
所以我改用了以下一个方案,教学效果也不错。我拿了一个圆圆的大橙子进了课堂,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之间有排斥力,离开越远越好。如果中心原子在球心,当价层电子对数为两,两点一直线,在橙子表面怎样位置的两点,距离最远呢?学生容易想到经过球心的直径上的两点距离最远,所以对应的VSEPR模型为直线型。如果价层电子对数为三,三对电子如何在一个球的表面尽最大距离分布呢?三点决定一平面,学生很容易想到经过球心的一个圆,
在圆内内切一个正三角形,这三点最大距离分开,即VSEPR模型为平面正三角形。如果价层电子对数为四,那这四对电子又是怎样的均习地分布于球的表面呢?学生很容易想到在球体内内切一个正四面体。
带一个又大又圆的橙子充当球,增加了直观性,又结合学生立体几何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