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板之浅见

(2014-02-27 15:17:03)
标签:

股票

 创业板指数在高位历经13个交易日震荡以后,突然出现高台跳水,25日在没有任何征兆下,创业板从上涨2%到一度暴跌超过5%,最后收跌4.37%,第二天再次低开低走,一度大跌4%,最后收跌0.45%,今天高开高走,一度上涨超过2%,但好景不长,在股指接近1500的时候,市场突然涌现出天量抛单,指数快速下行,现在下跌近2%。主力资金诱多特征较为明显。
      25日的下跌,直接导火索就是网缩科技在短短几分钟内直奔跌停,它的走势与创业板指数走势相当相近,也是在高位滞涨13个交易日后突然放量暴跌。而且这个过程非常之短,只有区区几分钟,虽然有先知先觉主力资金出逃,但也让很多机构深套其中,根本无法完成出货。整个创业板也是如此,由于大跌来的没有丝毫征兆,下跌速度也非常之猛,很多机构根本来不及反应,股指的暴跌已经开始,个股也是如此,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应对,股价就开始猛跌,恐怕连挂单都追赶不上下跌的速度,打了机构一个措手不及。由于机构资金在创业板的投资是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持股集中度非常之高,很多个股30%以上筹码被机构或者是大户持有,一旦筹码松动,抛盘就开始大增,而下方的接盘力量就会显得十分薄弱,很少的抛盘就能把股价快速砸低,根本难以出货。
    机构为了应对这一次暴跌,只有三种方式可以使用,一种是不计成本的砸盘,直接以血腥的方式出货,在这个办法可能并不适用于创业板,因为创业板流通股本很小,持股集中度很高,流动性非常之差,进去不易,出来更难,以砸盘的方式出货会导致基金净值快速降低。二是采用拉高诱多的方式出货,先把股价拉起来,引诱中小投资者跟风,再在高位快速往下打压,给跟风者一个措手不及,完成出货,今天就是这种方式,现拉高股指摆出大涨的态势,突然抛出持股,让跟风者接盘。三是逢急跌买入股票,在拉高做T+0交易,拉低成本,完成出货。26日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股指在暴跌4%以后,有大资金进场拉台股价,股指快速升高,接着实施单日反向交易,股指快速回落,通过不断震荡的方式出掉筹码。但不管主力资金怎样操作,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出掉筹码。因此没有筹码的投资者不要轻易介入。
     因为机构在创业板中持股巨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出清筹码,而且获利丰厚,即使跌掉30%也还有丰厚的利润。由于上涨过程中机构过于贪婪,没有注意筹码的派发,只能在下跌过程中完成派发,而此时发现由于持股集中度问题,派发并不顺利,而中小投资者由于船小好调头,反而跑在机构前列,把机构挂在山巅难以下来。由于投资者预期已经改变,绝大多数投资者不会贸然入场抢反弹,加大机构出货难度,下跌的空间就难以估计。
  经历昨天的反抽和今天的冲高回落,机构出货才刚刚开始,而不是出货的终结,加上创业板流动性太差,出货很难一帆风顺,后市下跌的空间依然很大,按照笔者预计,没有30%的下跌空间,机构很难出掉筹码。因此下跌的过程将较为复杂,期间会不断有主力资金发动的自救行情,但投资机会非常难以把握。不是高手还是以远离为好。
  市场的底部笔者认为总是在市场极端绝望中产生,也就是说在很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割肉离场中产生,而不会是在大家还处于亢奋中产生,而现在大家对创业板的态度依然有很多看好的声音,因此离市场底部还很遥远。只要媒体和分析师导向出现改变,认为创业板已经没有希望,底部才有可能出现。
 从估值水平来说,创业板股指一度高达73倍市盈率,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的收益,在中国所有指数中,创业板估值是最高的,而业绩增速则是最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管理层会加大市场违规操作的监管力度,而创业板上涨总是伴随着市场的指责,那就是市值管理与产业资本减持是一种非法合作,现在到了年报窗口期,产业资本减持告一段落,市值管理也将告一段落,股指下跌的空间进一步加大。
  IPO空窗期已经基本过去,三月份重启IPO已经势在必行,而且面对近700家公司,依旧会采用批量发行的方式,创业板就将迎来历史上最猛烈的扩容期,稀缺性将不再会有,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新股,估值自然面临重新评估。
    从热点来说,创业板的暴涨主要依靠传媒和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但这些热点经过市场不断反复炒作已经没有任何新意,而新的热点笔者认为能以形成,热点的青黄不接也会导致股指进一步回落。
    在以往市场中,创业板总是扮演着狼来了的角色,但总是化险为夷,并不断创出新高,笔者认为这一次可能会与前几次不同,心存侥幸者可能会遭遇痛苦的煎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