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
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国家审计署网站28日挂出的一条短消息,瞬间传遍市场,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地方政府债务“黑洞”已经引发中央高度警觉。
而市场则担忧此次审计将对市场产生“地震式”的影响。光大证券(10.49,-0.54,-4.90%)曾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约有人民币1270亿元(合210亿美元),几乎等于上半年627亿元的两倍,规模为2000年以来最高。
巨额的地方债务总额不透明,资金来源不透明,使用不透明,抵押品不透明,还债资金来源不透明,一直困扰着经济与资本市场。审计部门近日警示土地收入赶不上还债的速度,地方债危机不可小看。国外投行更是连番警示违约风险。
地方债主要来自于银行信贷。信托发债,和BT模式。其中信托债务有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11万亿元,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1.85%上升到25.78%。其中,直接的政信合作业务共6548.14亿元,占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的7.50%,在规模上同比增长了160.85%,在占比上同比提高了2.76个百分点。银行信贷方面,刘明康主席说过,截至去年地方平台债务是9.3亿元,按照审计署公布在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78.07%,依此计算,银行贷款余额规模大约为3万亿。按照同等比例推算,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不至于出现很大误差,那么9.3万亿元债务中有超过70亿元是银行信贷。采用BT和BOT的方式,由于没有相关资料查不到具体数据,但估计这个数据也有数千亿元。
由于地方债务庞大,按照审计署审计的结果,许多地方政府根本无力还债,一旦发生违约事件,中央政府如果介入担责,将更让地方政府有恃无恐,举债更加肆无忌惮,救得了一次,救不了一世。众多资深专家提议让违约事件自然发生,让地方政府破产,让市场去解决。一旦这样局面发生,将严重影响资本市场。
首先是承担了巨额地方信贷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政府本身就是其大股东,要听命于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地方债务。由于银行拥有近7万亿元地方债,即使很小一部分成为坏债,也将重创银行股的业绩,严重影响银行股的核心资本率,银行不得不采用巨额再融资的方式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稀释银行股的价值,又进一步打压股市整体估值。再者地方政府一旦违约,与地方政府基建关联度较高的公司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命运,一些强周期行业也将面面临破产风潮,银行不良贷进一步攀升,银行业股指将进一步拉低。
一些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托融资的公司也不得不承受地方政府无力还钱的苦果,甚至破产。将直接影响上市的信托公司和参股信托公司的估值。
地方政府坏债攀升,进入破产边缘,融资困难,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将进入资金来源无门的窘境,一些基础施工公司不得不面临垫资是一个无底洞,不垫资就是一个半拉子工程的窘境,上不得下不得,其损失将是难以估算。其次是采用BT方式建设的项目,地方政府也一样面临兑付窘境。因此一些基础施工单位不得不面对巨额坏债的计提。
三是一些高速公路公司,由于地方政府投资计划搁浅,影响想到整个经济的运行,整个经济陷入低迷不振,通行收入锐减,而还债压力始终不减,业绩将大幅下滑。
四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大减,投资能力大减,只能缩减投资规模,首当其冲就是收益不明的环保行业,因此尽管国家鼓励发展环保行业,一旦地方债务危机发生,环保行业投入大收益小将最先受到压缩,其次是安防设备和高端酒业,销售高端商品的百货公司,如广州友谊就公告高端商品销售大幅下降。
5是中国一直都是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一旦地方政府危机发生,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将产生颠覆性改变,水泥钢铁煤炭将自已受到重创,一些小的企业将面临一波破产风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