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股真的供不应求吗?——与沈凌先生商榷

(2012-10-02 15:09:18)
标签:

新股

供应过度

价高

虚火

股票

    沈凌先生说:“ 很多人建议减少股票的供给量或者暂停新股上市,这都是违背市场原则的。因为现在的新股并不是发不出去,很多新股上市都能高价开盘,为什么要暂停上市呢?就像有一个商品供不应求,却有人要求该商品停止销售一样,这显然滑稽可笑。”
    为什么二级市场是凄凄惨惨,投资者信心崩溃,而二级市场是热火朝天,中国的新股都能成功发行,就像沈凌先生说的“新股并不是发不出去”,这要拜基金的收费模式,现行体制下基金的收费与基金的投资者收益无关,券商的资管账户也是如此,只跟其规模有关,因此很多机构不在乎收益,只在乎规模,他们在申购新股时,根本不考虑能是否盈利,而是发行人能给与多少回扣,只在乎发行人的公关工作是否到位,只在乎发行人与中介机构与自己的人情关系,因此只要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同具有询价资格的机构搞好关系就能顺利发行新股,再帮衬的思维下,新股成为了一个人情输送的载体,机构的报价申购根本不是以价值为衡量标准, 而是一种赤裸裸的帮忙行为, 如国泰君安的两个资管账户,对中国汽研的报价均为9元,另两个自营账户,报价分别为7.5元和6.3元;光大证券的一个集合资产账户,报价为10.2元,而自营账户报价只有7元。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发行时受机构热捧的凯利泰身上,在所有的215家配售对象中基金公司为141家,申购数量最多,报价也最高,加权平均价格为31.47/股,超出发行价2元多,基金参与打新热情可见一斑。首日大幅破发的百隆东方(发行价13.6/),在初步询价阶段敢于报16元以上高价的几乎都是基金和券商资管,华安基金旗下四只债券型基金报价都为17.4/股,自营账户盈亏都是自己的钱,报价明显偏低,而资管账户亏得是委托人的钱,报价明显偏高,基金更是没谱,乱报价成风。
        机构获得新股筹码之后,只要有一点可能,就试图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推高股价,让自己顺利出逃,这就是新股能够高开的原因,而很多散户投资者吃准了机构的心理,也想虎口拔牙,捞一点好处,这就是新股不败的原因所在,实在没办法,就是亏损也要出逃套现,为下一次利益输送留足资金,新股改革后 21只个股上市首日,无论涨跌均遭机构狂抛,抛售金额高达11.78亿元。525日,浙江美大虽然没有出现巨幅上涨,但好歹也算是保住了发行价,但据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专用席位牢牢霸占了首日卖出前五席,累计卖出金额将近1.1亿元,占浙江美大首日成交总额的24%顺威股份作为IPO新规之下的首只破发新股,机构不顾亏损照不误。机构席位占据卖出前四席,其中前两席卖出金额分别为1909.89万元和1530.07万元。按当日均价15.36元估算,卖出股份数量分别约为124万股和100万股,而网下机构获配股份正是在125万股与200万股之间。 银邦股份首日破发14.8%,卖出前五位的就有4家机构,前三个席位卖出都在2000万元以上,6月12日上市的百隆东方破发9.34%,卖出前五位都是机构。合计卖出9985万元。
       现在新股供不应求的现象只是一个表象,是在机构主导下的一种虚火现象,而不是市场的真实需求,正是由于机构的帮衬行为,给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和监管机构以大扩容的口实,实则受损害的是真实的投资者。其后果是很严重的的,一连三年熊冠全球还只是一句口头语,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才是真正的无可救药。
     新股持续低迷,根本不会导致融资者向投资者分红,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该得到的利益,分不分红与他们无关,只是迫于证监会的行政压力,或是有再融资需求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