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大宗交易信息显示,500万股民生银行股权被以10%的折价率抛售,今天民生银行惨遭毒手,一度暴跌5%,累及其他银行股下挫,成为今天市场下跌的主要推手。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再一次面临考验。
蓝筹股的代表银行股的投资价值一直非议不断,但随着汇金公司的增持和郭主席的反复倡导,市场争论又起,但我们要看汇金公司的增持的真实意图,去年为了配合中国水电和中国交建的发行也有一轮高调的增持行动,现在股市持续低迷,投资者怨声载道,总理更是喊话要提振股市信心,郭树清主席也屡次倡导价值投资,为低迷股市打气,再会里已过会而未上市的公司积压了100多家,如果未能按时发行,后续的工作量很大,花费也不小,等着过会的公司更多,如果延续低迷,新股的发行肯定受阻,汇金公司作为国家的代表,肩负着政治和协助完成融资的任务,提振股市是它的迫切任务,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增持大盘蓝筹股以稳定指数,激发投资者信心,为新股顺利发行保驾护航。其高调增持并不代表投资价值,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政治任务。
银行股虽然业绩高增长,但在市场却并不被看好,有其自身根本的原因。支撑银行股股价上扬并不是其利润总额的高增长,而是要看其单位资本化要素资源的增值效率,说的通俗点就是同样的一元本钱,你产生的效益增加了没有。而我国银行是依靠超额放贷,再巨额融资,实现资本粗放型投入扩张来获取巨额利差来实现高增长,而没有实现单位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这从年报上也看出,其净资产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银行股利润持续增长的前提是能不断的从资本市场获取新的巨额融资,一旦失去融资的能力,就像某位银行行长说的银行只能关门。但是现在资本市场对银行的无休止再融资已是深恶痛绝,持续再融资难度不断增大,而发债势必贪噬固有的利润,成本也明显增高,粗放性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银行股另一个利润来源是手续费收入,但银监会为了给实体经济减负,银监会下发通知,全面整治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和收费,为了核查银行收费情况,银监会组成18个督察组,分赴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深入各级银行网点检查收费和经营情况。将导致银行中间业务大幅萎缩,直接影响利润来源。
今年央行一连两次非对称降息,使银行的净息差明显减少,虽然银行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上浮贷款利率,但也对下半年的利差收入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
银行为了追求利润的高增长,资产规模势必高扩张,但在经济下滑的困境下,资产质量难免泥下,市场对银行判断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四季度温州银监会公布温州银行不良贷款意外增加370%,是不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呢?10万亿平台贷款虽然得到展期,但能否以时间换空间,还值得怀疑。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不良贷款从三季度4078亿元增加到4279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分别比三季度增加189,16,-5亿元。不良贷款率从0.9%增加到1.0%,温州银监会公布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更是激增370%。
中报显示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引起了市场的担忧。6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71亿元,较11年末增加16.77亿元;不良率0.73%,较11年末上升0.20%。期内核销不良3.87亿元;
浦发银行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为76.88亿元,较年初增加1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53%,较年初上升0.09个百分点。
同时上周刚刚公布完毕的银行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超过4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900亿元。同时,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余额全线上扬,且增幅为近年罕见。数据显示,五大国有银行逾期贷款额较年初增幅全部超过10%,其中,建行、工行增幅明显,分别较年初增加43.4%、38.1%,达到817.5亿元和621亿元,增幅相对较小的中行、农行也分别增长19.1%、15.72%,达到737.95亿元和850.08亿元。
股份制及地方类上市银行逾期贷款额增幅更为惊人:11家银行增幅全线超过30%,且6家银行增幅超过50%,其中,浦发、民生、光大分别增长81.6%、63.2%和62%。
标普预计2010年经济放缓会延续到2012年,不良贷款会增加2——3个百分点,损失利润高达3000亿元,国内有人预计五年后我国银行不良贷款将急遽增加。可见银行虽然通过资本快速扩张获得利润快速的增长,并不意味着银行单位资本含金量的增加反而有快速下降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单位资本收益率快速增加反而有骤降的风险,这从年报可看出上述问题的端倪,银行4季度业绩环比增幅大幅下滑,农行,建行,招行,深发展四季度利润下滑37.9%,34.5%,20.9%,12.3%。
银行中报显示,16家银行上半年净利润达5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增速较去年明显回落
炒股是炒未来或是超预期,
股价是一个公司价值的体现,股价的走势能反映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公司前景好,则股价上扬,反之则下跌,他们之间是一种分享型传导关系,公司的成长价值分享到股价上面导致股价上扬或下跌。但是银行没有内生性的快速增长机制,只是通过不断的向市场抽血维持一种虚胖的繁荣,利用自己的垄断强势地位收取各种费用来获取超额收益,但这个手已被银监会遏制,高利润增长的背后其单位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并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风险,也就是说银行股高利润增长背后其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提高,可见银行的贵族身份与白菜价并非矛盾。良好的利润增长不仅换不来股价的上扬,反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要为其高利润的增长分担巨额的成本,这也就是投资者对其深恶痛绝的原因。
光鲜高利润增长的背后,其经营的现金流却不高,甚至为负,年报显示,深发展的净利润现金含量为-140.48%,核心资本总是受制于监管条列,说明其利润增加值的虚伪,我们就不难理解深发展上市后,通过配股和增发就融资400余亿元,但分红仅仅只有21亿元这个荒诞的事实了。同样兴业银行净利润现金含量也为-30%,交通银行也为-2.26%。宁波银行为-744.50%,
中报显示宁波银行净利润现金含量为-283.40%,民生银行为-351.41%,光大银行为-90.24%,中信银行为-389.98%。
对于银行股而言,不仅不是投资者的现金奶牛,反而是倒过来,投资者成了上市银行的收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