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趋冷,通缩隐现,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贷款需求不足,4月份新增贷款略少于市场预期7000亿元,5月份受益于存准率的下降略大于市场预期7500亿元,但中长期贷款都显不足。分析人士认为,受季末效应等因素影响,6月份信贷增长会呈现一定反弹,但数据背后仍难掩当前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的尴尬现状,与信贷市场低迷不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资本市场依旧是热火朝天,有近700只公司等着上市。间隔几周后,市场尽管是跌了又跌,还闹出了人命,但又现八连发,融资的热情与股指的低迷是那么的不和谐,可见管理层还是不顾投资者的死活在帮资本权贵肆无忌惮的圈钱。
一方面是银行的贷款没人要,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涌现千军万马,不得不让人思考,企业是真的缺钱吗?还是股市好圈钱?还是为了以后套现牟利?
6月份PPI和CPI
PIM均出现大幅下滑,出口形势也不是很乐观,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下滑,企业投资意愿和补库存意愿都在低位俳徊,上游企业去库存化压力巨大,企业的资金需求明显露出疲态,银行贷款需求明显不足。上市公司中许多企业花费巨资大量购买理财产品,如金地海螺威孚高科都超过10亿元,还有大量公司采用委托贷款方式变相放高利贷牟取不当利。可见很多公司并不缺钱,银行的钱也大把多,可惜没人要。
问题在哪?银行的钱要还本付息,资本市场的钱不用还。
截止7月5日,有710家公司扎堆证监会,秦皇岛的投资收益居然连一年期贷款都没有,也要凑热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投资者存银行十拿九稳,干嘛要承受风险交给你投资。粉饰业绩并不足怪,但伪造项目(天能科技),自买自卖的新大地居然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也要上市,更多的昭示着赤裸裸圈钱的目的,显示有的人肮脏的心态:资本市场的钱不要白不要,不要是傻瓜。也凸显中国资本市场的丑陋和上市公司权利与责任的不相匹配。顶着众多光环上市的海普瑞从148元的发行价到今天20余元,投资者亏损不可谓不惨,但又有谁得到了惩处,这样的公司又有多少呢?庞大集团,比亚迪,大金重工汉王科技你数得过来吗?
截止到7月4日,两市共有422家公司被高管减持2137次,套现金额达386亿元,是IPO
的近半,成为市场严重失血的三大原因之一,在大约120个交易日里,平均每天3.5家公司减持,有近20位高管套现,每天套现3.5亿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发行人发行股票,不是为了投资,不是为了做强做大主业,而纯粹是为了股权的溢价套现。在这样一个市场,管理层还天真的认为要以市场化的需求来调节新股的节奏,无疑是痴人说梦。
新股的节奏其实牢牢的掌控在发审委手中,但还要千方百计的想出一个市场化的名义为自己错误的政策贴上一块金灿灿的招牌,说好听点是在脸上贴金,说难听点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一对花样年华的夫妻因万恶的资本市场失去的可贵的生命,但市场的圈钱在继续,还有多少人会因被资本市场榨尽最后一滴血而失去生命,笔者不敢妄加断言,留待历史检验吧!
温总理又一次喊出要提振股市,但这绝不是每周八连发,而是要从彻底改变股市定位做起,立即暂停新股的发行,彻底根绝资本市场的圈钱行为,直到发行人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相匹配为止,才能开启新股的发行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