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的市场化调节在A股是绝对不可以的
(2012-07-09 15:25:21)
郭主席屡次强调不会停发新股来救市,新股主要依靠市场供需调节,但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所谓市场化调节,本身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即使在完全市场化的欧美国家,也是很难完全达到由市场自身调控的程度,在金融危机股市低迷时,政府的手也是在操纵着股市,他就是通过市场的一种内部调节机制,以市场供需为导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价格为基础使供需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对A股而言,无论是市场化的程度,市场内的调节机制,市场的定位方面和机构的能力都离市场化的内在需要还很远,此时放弃政府调控的手是不明智的,是对中国资本市场不负责任的,是对圈钱的一种变相纵容。
放弃政府的调控是完全置投资者于不顾,使投资者处于被盘剥被掠夺的境地。
我们看看宏观的方面。
证监会牢牢的掌控着发审的大权,一边享受着审核带来的权力支配的快感,一边又高喊着市场化所带来的无政府主义不负责任的晒脱,真是一举两得。一边是市场化,一边是权力的主导的审核要更多的倾下西部的倾斜政策,鼓励餐饮业鼓励旅游业鼓励文化新闻业,让投资者无所适从莫名其妙。
重庆要惩处不能按时上市公司的高管,这是权力对资本市场的强力干扰,在地方政府权力侵扰下的资本市场何来市场化?
我们在来看看市场微观方面。
中国资本市场实行网下机构询价制,股票能否发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机构的询价和申购。而作为询价的主力是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券商的资管机构等,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是处决于规模而不是投资的收益的高低,去年基金亏5004亿却收费288亿
国内基金经理的收入从2007年开始火箭式上升,目前的薪酬已经逼近华尔街。不管投资收益如何,普通基金经理的转会费一般在100万到200万之间,如果是明星基金经理的收入将会再上浮100万,要是在上一年其管理的基金进入前十强,这个费用将会达到500万,因此基金经理们根本不会考虑基金的盈利水平,为了人情或一己私利就有报高价和乱申购的冲动,成为新股不败的元凶,事实也是如此,如国泰君安的两个资管账户,对中国汽研的报价均为9元,另两个自营账户,报价分别为7.5元和6.3元;光大证券理的一个集合资产账户,报价为10.2元,而自营账户报价只有7元。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发行时受机构热捧的凯利泰身上,在所有的215家配售对象中基金公司为141家,申购数量最多,报价也最高,加权平均价格为31.47元/股,超出发行价2元多,基金参与打新热情可见一斑。首日大幅破发的百隆东方(发行价13.6元/股),在初步询价阶段敢于报16元以上高价的几乎都是基金和券商资管,华安基金旗下四只债券型基金报价都为17.4元/股。
因此新股发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搞定基金经理,于是路演现场是好礼不断,小家电,手提电脑,高档手机应有尽有,何况还有每股几分钱几毛钱的回扣,基金经理们申购新股是乐此不疲,其乐融融,倒霉的是基民们。
新股要实行市场化调节就要向国外一样,基金没有了盈利,就不能收取或收取很低的费用,只有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基金才有良好的受益,这才有市场化调控新股发行节奏的可能。
贺宛男还认为,询价机构的不负责任,行业参考市盈率的虚高,使得新股的泡沫还没有降到位。她说,新股发行要真正实现市场化,有很多方面制度要配套,如遏制新股公司粉饰业绩、变脸等行为,进一步明确承销商、询价机构的责任。
网上申购而言,数千万投资者中总有一部分人出于投机母的而申购新股,证监会总不能让大多数投资者为少部分人的不理智而背受亏损的命运吧!让绝大部分投资者为少数人不理智而买单这也太不公平了,就像有人嫖娼就能把所有人都抓起来罚款或劳教吗?就像有人贪污受贿就把能所有官员抓起来坐牢吗?
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为什么政府必须出手挽救市场?原因是行政之手在资本市场中无远弗届,从新股发行机制,基金上市拆分,整个一级市场都有政府之手的密切调控。如果无视政府在一级市场的直接介入,和在二级市场的间接介入,无视政府对于微观市场行为的全面管制,而蒙起头来,一味让政府不要倾听投资者的呼声,不要救市,是无论如何都说不通的。
市场化调节多实行一天,投资者就多一天亏损,投资者就多遭一天的罪,对资本市场的伤害就多一点,以后的纠错成本就大一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