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管者更要问责

(2012-05-21 14:35:49)
标签:

股票

监管

问责

杂谈

       中国股市内幕交易盛行,粉饰业绩欺诈上市如雨后春笋,很少是证监会自己发现,大都得益于人们的举报和媒体的披露,如天能科技,如果不是媒体的揭露,可以说毫无悬念的能过五关斩六将成功上市,圈钱成功,最后又是一个绿大地,不知又有多少投资者会遭殃。尽管媒体越俎代庖不遗余力的揭露了天能科技的丑行,但监管者还是未能雷厉风行的启动问责程序,制裁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如果不是令人讨厌的媒体穷追猛打,差一点还让胡小黑之流当上给资本市场把关的发审委委员,胡小黑之流如果成为委员,哪得制造多少黑幕,让多少垃圾成为害人的花环,只有天知道。

     证监会为了加强监督,让发行人提前披露招股说明书,以便投资者和媒体监督,但作为监管机构,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却要依靠投资者和媒体的举报才不情不愿的去查处,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因为投资者也好媒体也罢,专业知识总是没有监管者精通,何况证监会制订了众多的法律和规章,如果任其成为摆设,未免有失职之嫌。

     证监会制订了《证券法》,还有《公司法》可循,郭主席上任以来四天一新政,可谓多矣,有退市的诚信的有新股发行的有分红的有询价的,还有4,5个专家对公司上市就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把关,为了杜绝造假,还规定了中介机构的责任和惩处的办法,把关不可谓不严,措施不可谓不到位,但各种措施总是形同虚设,造假者稍耍手段,就能突破所有的关隘,成功上市圈钱,故粉饰业绩上市就是层出不穷,屡禁不绝,让专家难堪,让制度作废,何也?

   媒体总是说,违法的成本太低,获得的收益太大,现在的惩治措施不足以震慑造假者,这只能是一个方面,是很消极的,关键是把关者,没有责任心或是被高价的公关迷了心窍,而放过一家几家包装公司又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用担心受到任何的问责,利益和责任根本不匹配,导致审核时缺乏严肃性,而执法人员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种利益的干涉,总是畏首畏脚,这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包装上市屡禁不绝的原因呢?是否可以解释总是媒体在曝光丑闻呢?是否可以解释即使在曝光后处罚总是犹犹豫豫避重就轻呢?在一个对违法者惩治太过无力,甚至有纵容之嫌,对监管者又缺乏有效问责机制下,一个市场要成为“三公”市场何其难也!

   海普瑞,比亚迪,国联水产,南都电源,紫鑫药业,近30%的次新股业绩出现变脸,那家变脸公司受到过证监会的谴责,那家公司向投资者道过谦?绿大地一审造假人居然能逃过牢狱之灾,获得数亿元颐养天年,何其荒唐!又有那个委员受到问责,又有多少中介受到惩处。30%的公司变脸,证监会能说是极少部分吗?急着洗清自己有何用,为自己辩解是没有用的,是不能让投资者释怀的,只能是监管者自吹自擂而已,是对自己失误所作无力的辩解而已。

   每一个三高发行,每一家公司变脸,都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证监会不去切断利益链条,不去惩治相关人员,而急着为自己开脱,是令人失望的,也是于事无补的。只有加强监管完善问责才能亡羊补牢。

    内幕交易,包装上市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严惩造假者和中介机构是必须的,对监管者也要切实采取措施。造假者一个就是一个,而监管者无视自己职责,疏于监管,那么造假者就是一大片,因此监管者的失职渎职比造假者更可怕,对未能尽到尽责审核者光采取一票否决制是不够的,要清查背后有无利益输送,实行司法对接,才能有效避免人情过会,才能有效打击内幕交易。

   证监会只有自己廉洁了,资本市场才有可能三公,自己不廉洁,一切都是空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