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是建立一家科技银行,来扶持温州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愿望固然很好,但怎样经营,不免令人诸多疑惑。
作为创新性科技企业,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市场的不确定性,面临的风险也相当大,在创立阶段,缺乏可抵押的资产,正是基于此,很多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放贷。作为科技银行的代表,美国硅谷银行,避险的方式之一,就是大幅提高贷款的利率,而我国的利率名义上是由中央控制的,温州改革方案也没有涉及到关键的利率市场化,那么怎样经营科技银行呢?如果由政府全额出资成立一家政策性银行,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由于不需要抵押,以风险难控为名义,很容易成为权利寻租的地方,成为一家政策性亏损银行,很快频临倒闭的命运,而且资金怎么运用,也很难监控,就像银监会主席说的太难管理。如果是民间出资的股份制银行,利率不上浮而要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恐怕会影响出资人的热情,以财政补贴利息的方式或所得税优惠的方式是否可行呢?这部分收益能否抵销坏债是关键。
在温州,从公开资料上看,创投风险基金并不多,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也就是创投基金的支持,创投基金拥有各行业的专门人才和专业的金融人才,他们对各类公司进行严格的评级和筛选,以减少投资的风险,而且他们在帮助公司各个阶段的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美国硅谷银行就跟300多家创投基金合作,通过认购股权等金融工具形成商业银行贷款和创业投资的协同业务推动机制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机制,共同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1993年至2010年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7.5%,比普通银行要高55个百分点。银行缺乏的是各行业的专家,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专业信息的不对称,使专业信息不对称最小化。关键一点,中国的创投基金很多是靠关系入股获取超额收益,而不是靠眼光独到,看准市场获得收益。
我国是严禁商业银行持有公司股份的,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份。而美国硅谷银行则是通过直接入股企业,一旦企业成功上司,就可以获得IPO抑价收益,据测算,只要30%的资金能成功上市,就可以获取正收益。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缺少可以抵押的资产,在美国可以使用专利权抵押,因为他们看中的不是实物资产而是该公司的前途,在我国则很难,一则缺乏公正的评价机构,二则没有这方面法律和规则可以借鉴。
从银行来说,能收回本息就可以了,但如果要跟创投基金合作,退出机制目前也不通畅,只有IPO一条独木桥。加快资金退出机制的建设事关重要。
因此温州能否给科技银行特殊的利率市场化以化解高风险,能否让银行持有公司股权以获得IPO溢价收益,能否有众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合作来化解风险获取更多稳定的收益,是财税支持以外科技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